第33章:蘇乞兒考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衛殊和楚蘭枝一左一右地端坐在太師椅上,蘇糰子站在學堂中間,外廊上圍站了一圈學童,一個個噤聲地等著先生髮話。
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
外廊上的學童圍觀別人考學仍心有餘悸,鬼知道當初他們是怎麼考過的,面對先生的死亡迫視,能挺住接他幾眼刀子都不錯了,僥倖活下來的那真是祖墳上冒了青煙,才進得了這三味書院。
蘇糰子的緊張更是不用說,他緊握的拳頭滴滴地往下滲著汗水。
衛殊掃了眼堂上眾人後,開口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此話裡,開市既是為了各盡所有、各取所需,為何又要設限日中為市?”
楚蘭枝斜一眼過去,很是不滿,之所以覺得他問得過分,是因為她連題目都聽不懂。
錢糰子一個勁地搖頭,“完了,這麼刁鑽的問題,先生也好意思問得出口。”
蘇糰子沉思過後,細細說來,“此話出自《周易•繫辭》,呈現的乃神農時期的集市風貌。”他一開口,就是標準的答題模式。陳述時代背景,民情風俗和管制條例,一一道盡箇中緣由,說得人為之信服。
衛殊聽後,冷肅的表情未見鬆動,繼續發問:“說說大殷朝現有的“四市”。
這問得有多深,就連飽覽話本子的宋糰子都答不上來,他機敏地嗅到了什麼,“先生莫不是在考科舉?”
這一題題問的,盡是科舉慣常考的四書五經和策論。
歲歲同情地瞧著蘇糰子,“你是說,爹爹在考他應試的功底?”
宋糰子不置可否,“這題怕是會試的難度。”
蘇糰子深吸一口氣,緊聲回道:“四市對應的是藥市、香市、花市和珠市。”他一一例舉各市利弊,文化功底之深厚,竟能在堂上出口成章。
衛殊就剩下最後一問了,他隨意道:“從古論今地講述開市的意義。”
這題一出,學堂裡倒吸聲連成一片。
宋糰子自覺不配被問到這題,這是殿試的策論啊!
楚蘭枝聽得似懂非懂,但以衛殊的脾性,能讓他問到最後的,不管結果是成與不成,蘇世卿都是個中翹楚了。
蘇糰子緊張得汗水往外飆,他理了理頭緒,費勁心神地把所知所思所想羅列成知識點,將繁榮市場、民生喜樂、增收賦稅等等利好一一說了出來,言畢,學堂裡死寂無聲,可聞及窗外的落雪輕盈地墜在地上。
學童們崇拜地看著他,憋著為他鼓掌的衝動,等著衛殊發話。
楚蘭枝在衛殊臉上看不出一絲情緒的起伏,唯見失望,見他站起,她心裡一緊,跟著站了起來。
衛殊覺得蘇世卿的格局太小了,他這年紀已然形成了固定的思維,要想打破這個模式去開闊他的眼界,太難。
他硬聲開口,舉一例而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絲綢之路,橫貫東西、縱橫南北,興的是中原與蠻夷的舉世繁榮,避的是西北邊境長達數百餘年的騷亂戰患,何解?”
他說的市是國與國的市,隨著他一一道盡家國天下事,格局之大,讓蘇糰子深深地埋低了頭。
最後,他說了對蘇糰子的評判,“不予過。”
外廊上哀聲四起。
年年緊緊地看著楚蘭枝,他在心裡呼喚著孃親,能幫蘇世卿的,就只有她了。
衛殊當著所有學童的面說出這句話,不留一絲餘地,他這是鐵了心的不想收蘇世卿。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哪有收回來的道理。
他如此放話,把自己架在高位上下不來,她就給他遞梯子,讓他一步步地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