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 蠹仙(4K)(第1/5頁)
章節報錯
墨絲蒼蠅扇動翅膀,停在了書架夾層邊上,向下俯瞰。
夾層中的昆蟲酷似家蠶,顏色潔白,兩指粗,一掌長,底部有兩排腹足,背部長著一根根纖細而柔軟的金絲,
正盤成一團,躺在由書頁搭建成的窩中。
該怎麼使用來著?
李昂回憶了一番在藏書閣看過的異類書籍,
蠹仙,
這種以書頁為食、以文字為生的昆蟲異類,最早見於先秦時期,
由於其過目不忘,能以吐絲形式,輸出所有曾經食用過的文字,在當時就被當做神仙來供奉,
各國都培養了專門人才,用於與蠹仙溝通交流。
蠹仙吃的書籍質量越高,壽命越長,最長記錄是存活了五百年,
但其繁育過於困難(一隻蠹仙一生只會產一次卵),歷代數量不斷降低,
能溝通蠹仙的人也逐漸減少。
兩晉時,蠹仙還相對常見,一些世家大族乃至地方豪強,都會養一隻乃至幾隻。
而到了李昂的時代,整個虞國也就只有學宮、大明宮、著作局等十幾個地方才養有蠹仙,一些州郡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歷史上有這種東西。
“漢時專門管理蠹仙的官員,被稱為牧蠹官,他們從小開始培養,與蠹仙朝夕相伴,親手投餵各類書籍。蠹仙吃什麼書,他們就看什麼書,最起碼要知道目錄。
使用時,蠹仙官需要撥動蠹仙背上的特定金絲,才能讓蠹仙吐出指定的資料...”
被墨絲控制的蒼蠅搓了搓前足,思索片刻後,撥了撥蠹仙背上的兩根金絲。
沉睡中的蠹仙立刻翻滾著甦醒過來,綠豆般的大眼睛反射著墨絲蒼蠅的樣貌。
它頗為擬人化地愣在原地,像是在疑惑為什麼是蒼蠅而不是活人喚醒的它,
愣了幾秒過後,還是“沙沙沙”地吐出了一團黑白相間的蠶絲。
蠶絲剛開始還比較潮溼,隨後迅速乾燥硬化,結成紙張樣式,
而上面的文字麼...
“西晉秘書丞司馬彪撰的《九州春秋》?”
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的亂世史事,如果讓學宮史學博士看到估計會很開心,但對眼下局勢沒用啊。
“再來!”
蒼蠅又伸出手掌,拔了拔蠹仙背上另外幾根金絲。
伴隨著沙沙聲響,蠹仙再度吐出書頁。
《西京雜記》,沒用,
《爾雅》,沒用,
《漢書·藝文志》,沒用,
《伽藍龍眾吐息法》,伽藍宗的修行典籍誒!能鍛鍊靈脈,強化身軀,煉至高深處能擁有十龍十象之力。
但要求終生保持純陽之身...
那沒事了。
嗯?怎麼還有篇加了幾千字的少兒不宜版《洛神賦》?開篇第一句是“曹丕的成績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