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深處,沙土翻湧。

無數墨色絲線,凝結成鑽頭形狀,向前鑽行。

很快,前方土壤的溼氣越來越重,

墨絲衝出岩層,遁入河流,沿著河水逆流而上,最終進入了太湖。

沙——

伴隨著湖水盪漾,墨絲迅速變形,重新構築成黑魚外形。

魚頭,魚身,魚尾,栩栩如生,

甚至連黑魚體表蟒蛇般的花紋,都用暗金色絲線模擬了出來——墨絲整體的暗金化進度,已經接近百分之四十,只需要再吞噬三百兩左右的珍奇金屬,就能完全變為暗金色。

龐大黑魚的出現,令湖底的魚蝦蟹類,下意識地遊遠躲避,

而黑魚則甩動魚尾,以一副懶洋洋的姿態,向前游去。

血吸蟲,好多...

無數血吸蟲尾蚴正在湖水中四處躥行, 尋找著可寄生的物件, 準備用體表尖刺撕開對方的面板。

要不是魚鱗過於堅固,這些尾蚴恐怕已經鑽入了魚身。

茫茫湖水, 簡直就像是一鍋納垢濃湯。。

如果有辦法在不傷害到水利、農業的情況下,能直接剿滅掉寄生蟲,那該多好...

在學宮最瘋狂的預案中,甚至想過先用大規模的腐蝕術法, 破壞掉太湖流域,

再用相反的法術,解除腐蝕效果。

這個方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能夠滅殺掉所有釘螺,但腐蝕效果會持續五到十年, 整個太湖水系的生態環境完全解體不說,

江南東道的民生也會隨之崩潰,產生數以百萬計的難民。

更別說改造地勢,引海水倒灌, 直接淹沒太湖水系,以海水滅殺釘螺了——海水會殘留在土壤表面,將土地鹽鹼化...

“嗯?”

遊曳中的黑魚突然一頓,體表那些無比纖細的絲線,能清晰感覺到水流中的細微變化。

血吸蟲的數量...變多了?

並非錯覺,隨著魚身向前游去,水體中的血吸蟲尾蚴數量有了微妙的上升。

這種變化,就算是高階修士也很難察覺,

恐怕也只有全身上下都是感應器的墨絲, 能夠迅速發現。

‘越往湖心,尾蚴的數量越多...’

怎麼會這樣?

要知道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 是水陸兩棲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