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撕毀(第2/4頁)
章節報錯
李昂提筆在試卷左上角分別寫下籍貫姓名,默默審視考題。
複試的卷子,是初試的升級版,沒有了經卷和詩賦部分,多了策問和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
【關於先秦諸子,下列對應錯誤的為】
甲、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荀子
乙、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
丙、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
丁、摩頂放踵利天下——墨子
‘這...好吧。甲。’
李昂填上答案,掃了眼下面的考題。
題目五花八門,既有考虞律的,
比如官員向商人逼迫索要錢財,是該流刑、徒刑、杖刑還是笞刑。
劍客拿著寶劍當街向殺父仇人發起決鬥,並將其殺死,是算謀殺、故殺、鬥殺還是誤殺。
一女子在父母喪期期間被叔叔以一百貫價格許娉賣給了同村一老醜鰥夫,成婚當夜女子抵死不從,用剪刀刺傷鰥夫並逃離。而鰥夫持刀主動追出房,因傷口流血,不慎摔倒撞在路邊石頭上死亡。
事後該女子主動向官府報案自首。
問該女子該不該判刑,該判何種刑、何等刑。
這道題目既考對虞律的瞭解程度,還考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法律觀念。
此外,還有邏輯推理題。
三名旅客去住店,總共三十文房錢,每人平坦十文。旅店主人聽他們口音,感覺是同鄉,所以免了他們五文錢,讓夥計把五文錢還給三人。但夥計自己扣下一文,給了每名旅客一人一文。
因此旅客每人花了九文,總共二十七文,夥計拿了兩文,加在一起二十九,和原來的三十文房錢差一文。
問這一文錢被誰拿走了。
又比如,一商號中共有五十人,四十八人會用弓,四十七人會騎馬,四十五人會掌船,四十人會吹哨。
問所有技能都會的最少有幾人。
李昂一臉淡定地快速做著題目,直到遇到最後一題。
一位無盡海野蠻土著國的國主,新近得到了十二枚精美無比的拂林國金幣,但其中有一枚是偽造的,摻了其他金屬。
國主對此極為不慢,要求島上智者——一位被俘虜的周國海員,想辦法找出那一枚偽造金幣。
條件為:十二枚金幣在外形上一模一樣,但偽造金幣的重量一定略微重於或者輕於真正金幣。
海員無法憑感覺選出偽造金幣,唯一的稱量工具是一杆天平秤,該稱無法稱出準確重量,只能稱出兩邊等重,或者哪一邊更重。
並且天平秤在使用五次以後,就會損壞,無法再用第六次。
而海員的另一項工具,則是一支毛筆。
海員可以用毛筆在所有金幣上面進行標記,這不會改變所有金幣的重量。
如果海員能利用這兩項工具,找出偽造金幣,那麼國主就會給他一艘船,放他回國和家人團聚。
另外,海員不是修行者,原先不知道真正金幣的重量,不能賄賂國主或者國主護衛,不能向他人求助,只能靠自己。
問:海員能否利用天平秤,找出那一枚偽造金幣。
如果能,最少需要稱幾次?
寫下稱量過程,和稱量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具體情況。
‘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