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考卷(第2/2頁)
章節報錯
弟子們錯愕驚訝地驚叫出來。
“沒錯,”
朝文遠長嘆一聲道:“隋末虞初那位做過太史丞的王孝通,深刻鑽研《九章算術》與《綴術》,寫出了《緝古算經》,以語言文字、勾股圖案和推導,來計算複雜問題。
學宮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將需求的未知數視為天元數,即‘立天元一’,
列兩個相等天元式,將天元式相減,得到一個天元式後,再用增乘開方法求得正根,解出天元未知數。
條理明晰,步驟井然,快於勾股圖形推導法。”
“學宮以前刊印過天元術的論文,那個考生能自己學會確實很厲害,”
一名學子皺眉道:“但增乘開方法,只是在論文裡稍有提及,沒有展開詳談——老師您打算將增乘開方法和四元術放在一起,等準備好了再刊印成冊。
他又是怎麼學會的?”
“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如果沒有好用的算學工具、計算方法,那就自己創造一個。”
朝文遠沉聲道:“這才是天才!
整張算學試卷,全考場只有何繁霜和李昂兩名考生全部解答出來,
何繁霜能考滿分,是因為她有能力考滿分。
而李昂考滿分,是因為只有滿分。
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在山長面前據理力爭,強烈要求將他的名次放在前面。”
聽到老師對那位名為李昂的學子如此盛讚,在場弟子們臉上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氣。
朝文遠見狀,長嘆一聲道:“算學的發展歷史,是時斷時續的歷史。
古時算學的延續和發展,主要靠幾家幾戶內部的私授家傳,不斷有算學知識遺落、失傳,
又在幾十上百年後,被後人重新發明。
算學整體水平,幾度起起伏伏,跌跌漲漲。
直到學宮重視算學,將算學視為經世致用的重要工具,民間風氣才逐漸扭轉。
正是因為有了算學,我們可以預測日月星辰的執行軌跡,估量搭建橋樑樓閣所需的木石土方,算出遠方山脈的高度、河流的流速,甚至輔助修行,
而不再是用個人經驗去‘感覺’。
就算這個叫李昂的學子最後沒能考進學宮,我也會向山長請示,收他做弟子...”
說著說著,朝文遠突然一頓,眯著眼睛喃喃自語道:“不過學宮裡教草藥的孫溥,和教丹青的杜琴音,也都給了他甲等上的成績,
雖然大家同僚一場,但如果想和我搶弟子的話,
那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廂房內的弟子們面面相覷,
學宮的博士們除了教授規定的課程之外,還會挑選一些看得順眼的弟子,一同研究某些課題。
導師選擇學子,學子選擇導師。
不過...
朝文遠的修為,貌似才巡雲中境,
和他曾是學宮同齡同窗的女修士杜琴音,早幾年就已經突破至巡雲境高階,
真打起來,朝文遠恐怕會被對方吊起來錘吧...就像二人年輕時那樣。
在場弟子們想象了一下那副畫面,果斷閉嘴不談,看著朝文遠坐在椅子上,樂滋滋地不斷翻看李昂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