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本朝前期編纂的《本草拾遺》,就稱“人肉可治贏疾(可能指結核病)”,導致“民間以父母疾,多刮股肉而進”,害死了不知道多少孝子孝女、仁母仁父。

以上種種情況,催生了“有福氣的醫生”,即“福醫”的出現。

這類醫生本身毫無醫術可言,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治好”了幾個病人(大機率是靠病人自己體質自愈),從此一炮而紅,被萬眾追捧,只要開出藥方,就有千百人搶購,也不管對症不對症。

如果病人吃了藥,病症癒合,那就是醫生的福氣,透過藥物傳染給了患者,讓患者治癒。

而如果病人吃了藥,病症沒能好轉,那也是天命註定,患者自己命薄,享受不到醫生給的福氣。

就算患者死了,也怨不得別人。

正說反說,福醫都立於不敗之地。

於淼水,就是典型的福醫。

六年前,他還只是個窮得連二十文錢都拿不出來的江湖遊醫,衣衫襤褸流落到洢州城中,以一種號稱“千種之疾,入口而愈”的神藥,治好了上百名患者,從此名聲大噪,日進斗金。

而他所謂的神藥,則是——綠豆湯。

沒錯,於淼水一開始只會開一味藥方,綠豆湯。

小兒腹痛?喝綠豆湯。

頭疼腦熱?喝綠豆湯。

氣血不均?喝綠豆湯。

婦科疾病?喝綠豆湯。

於淼水讓上門求藥的患者,早上喝,晚上喝,飯前喝,飯後喝,煮成濃粥喝,煮成稀粥喝,熱著喝,冷著喝,讓城裡的綠豆價格都往上翻了一翻。

伊州城內,是有杏林會(民間醫師自發組成的公會)存在的。

面對外地來的、不講規矩明擺著欺騙愚夫愚婦的於淼水,杏林會的醫師們,一開始自然憤懣不平,要給他教訓瞧瞧。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那些自稱成天喝綠豆湯,感覺自己體質越來越好的百姓,卻越來越多。讓杏林會的醫師們不由得犯嘀咕。

水平低下的醫師將信將疑,覺得於淼水可能就是真的有福氣的“福醫”。

而水平較高的醫師,雖然知道於淼水是在欺世盜名,也沒有辦法阻止愚夫愚婦的狂熱——患者會自己拿出證據替於淼水證明,古籍上都說了,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痢疾,厚腸胃,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腫,利腫脹...

如果吃了綠豆湯還不好,那就是吃的不夠多。

於淼水懂得抓住機會,在靠賣綠豆湯成了“福醫”之後,見好就收,靠著第一桶金在洢州城買下店面,開了藥鋪醫館,真的聘請了郎中大夫坐診,他自己平時也不在出診,或者大談“綠豆湯治百病”的理論。

李昂在腦海裡快速過了一遍於淼水的背景,心底默默“嘖”了一聲,伸手搬開門栓,開啟房門。

他對這種欺世惑眾的江湖騙子,一點好感都沒有,不過杏林會竟然讓於淼水加入,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喪期的四個月裡,外面發生了什麼?

“於六郎是吧?”

李昂朝門外的灰衣小廝點了點頭,“杏林會的東西...”

“在這。”

於六笑著將一個邊角鑲銅木盒雙手奉上。

李昂接過木盒開啟,掃了一眼,和以前杏林會每次例會發放的禮盒一樣,裡面裝著硝石、黨參之類的小禮品。

“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