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珍珠到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餐飯吃完,賬單直接掛在他房間下就行了。
這裡的鈔票比較牛皮,是巴林第納爾,一第納爾能換18元人民幣。
是世界上兌換比率最高的貨幣之一,當然科威特第納爾更貴,能兌換21元人民幣。
第二天楊一斌繼續在導遊哈馬德的引導下,去參觀哈米斯市場清真寺。
這個島國太小了,能看的風景本來就很少,再加上全島都是沙漠地形,論自然稟賦,和新加坡這種同樣大小的國家都不能比。
但他還是要做出一幅參觀旅行的樣子,不然為何要跑到這裡來。
這座清真寺位於麥納麥市郊,建於公元692年,是典型的islam建築風格,特點就是多采用圓拱和尖塔,外牆上有很多紋飾。
寺裡面很漂亮,裡面的白袍子帶著他們參觀,一路上都在宣傳gu蘭經,各種暢聊生命的意義,出門還送了書。
可惜楊一斌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聽再多宣講也沒用。
之後導遊帶他們去體驗巴林堡,據說有5000年曆史了,當年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與印度河之間的中繼貿易據點。
這座堡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在沙漠的茫茫黃沙映襯下,顯得很荒涼、蕭瑟,有點像去華國西北地區看卡斯特風貌時的感覺,讓人覺得心慌。
從這裡離開後,他們便在路邊的一家中餐廳吃了火鍋,之後便直奔海灣,租了條海船去觀摩已經被申遺成功了的採珠遺址。
其實當船隻行駛在海面上時,他就已經隱隱感覺到了海底的星雲液的位置。
等從碼頭離開大約有五六海里的地方時,那隻珍珠就已經進入到了他的召喚範圍之內了。
這時,嚮導還在跟他科普巴林的採珠業——
“……巴林人採集海底珍珠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了,這裡的珍珠華國人好像是叫東珠,據說在華國古代時就很貴重。”
“巴林一直被視為全世界最優秀最完美的珍珠產地。原因在於它顆粒飽滿、個頭大,晶瑩圓潤,色澤豔麗,出產了最多的‘收藏級珍珠’。”
“巴林出產珍珠的牡蠣種類主要是射肋珠母,這種牡蠣一般能長到4050毫米,產出的珍珠比較小,不過在更深水域的射肋珠母可以長到80毫米……”
楊一斌點頭,他估計巴林珍珠之所以全世界最貴,可能是因為它的珠母的緣故,當然還有就是潮汐、光照、洋流等等的共同作用所導致的。
他讓嚮導哈馬德去問問船員此次有沒有潛游體驗活動,把他支開。
又讓保鏢威猜去幫自己拿瓶水來解渴。
等身邊都沒人之後,楊一斌感知了一下,確認離星雲選中的寶物越來越近之後。
便低聲說道:
“歸來吧,星雲!”
隨即,在幾海里之外的海床深處,那團在躍動中的星雲液突然猛烈收縮,裹著一隻直徑超過10厘米的珠母中最璀璨的一粒珍珠突然消失了。
它下一秒憑空出現在聚寶盆中,這顆珍珠的直徑接近4毫米,呈粉紅色,看起來很潤很亮,唯一可惜一點的是它不夠圓。
天然珍珠普遍具有這個特點,往往形狀不是很圓。
楊一斌也不能判斷這顆珍珠不夠圓,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它的價格。
他有意跟這條海船的船長聊起來。
詢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