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過年,去新加坡開公司(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倒是梁佳音全家人都來了君御海棠灣度假,他們把遊艇開了出來,邀請楊一斌全家都去海上過年。
不過奶奶跟姥姥覺得自己年輕大了,上船適應不了沒去。
全家其他人都去了,盡興地玩了兩天才回來。
兩家人關係更親近了,楊一斌感到事情不太妙。
所以,他第二天就坐飛機先飛深城,之後在那裡乘機飛往新加坡。
……
到了新加坡之後,他便入住自己在烏節路買的那套柏皓豪宅的公寓房。
這套260平的房子設計感很好,綠植的使用也比較出彩,每次住進來便覺得心情不錯。
坐飛機辛苦,當天他就在家休息。
第二天上午,楊一斌去了位於新加坡金融區的公司,在這裡會見了陳維廣,跟他暢聊了很久。
陳維廣看年齡快50歲了,從履歷看是個本地精英,南洋理工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去了瑞士拿了管理類的碩士學位,最初在新加坡電信工作,後來到IBM任職。
他對電子工程、通訊科技等方面比較精通。
後來從IBM離職,進了一家創投公司,業績在業界內很不錯,曾多次入選全球最佳創投人Top100名單。
換句話,陳維廣在創投方面是專業的,也是個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他很重視技術創新,這可能得益於他的學習背景,認為至少在下一個週期,能獲得突破性發展的公司,往往是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新興公司。
要投資未來可帶來顯著效率或體驗提升的科技創新公司,這是他的一個大方向。
雖然他說的比較含糊,但楊一斌能感覺到他比較關注人工智慧、醫療健康、金融科技、5G等。
另一個大方向是應關注新興經濟體的壟斷型新興企業的興起。
在東南亞地區,他最看好的是印尼,還坦率地跟楊一斌說,如果由他來主導風投,那麼印尼會是風投的重點之一。
也能理解,印尼人口2.7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已接近2億,期規模和市場,在整個東南亞數字經濟中佔比都是最高的。
楊一斌透過判斷得出結論,面前的專業人士顯然是有自己想法的,並不是像羅歡那樣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型別。
楊一斌如果想讓他投資某個公司,他肯定會去檢視相關公司的資料,再判斷其投資價值,當他覺得不該投資時,有不小的可能會拒絕這一要求。最終就是要麼說服他,要麼放棄這一要求。
算是個比較強勢的ceo。
讓不讓他來呢?
楊一斌決定還是要請他來。
因為他在這一領域不擅長,自己來主導投資可能不太行。
而且陳維廣是這行業的精英,將來金手指如果給出了某家公司的風投資訊,相信他在關注了這家公司後會給出投資的最終判斷。
接下來,楊一斌便笑著說:
“此次我打算投資2億美元,成立一家晨星風投公司,我很歡迎您能來做我要成立的這家風投公司的CEO,在您的專業範圍內的投資,我會充分尊重您的最終判斷。”
晨星風投的初始資金已經算是不錯了,很多風投公司比這規模小很多。
陳維廣經過思考,傾向於同意,而且提出他也要投入1000萬美元作為初始資金。
這個沒什麼說的,楊一斌點頭答應,反正這筆錢佔比還不到5%。
之後,讓人吃驚的是,得知陳維廣將成為晨星風投的CEO,新加坡最大的風投集團,也就是GIC提出想入股一部分資金。
GIC是新加坡國家控股的投資公司,掌管數額龐大的資金,不知怎麼會看上他們這家小公司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對楊一斌來說是有利的,有了GIC的入股,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投資中,被拒絕的機率會小很多。因為據不完全統計,GIC的投資中有50%投在北美,25%在歐洲。
經過協商,楊一斌投資2億美元,GIC投資1億美元,陳維廣投資1000萬美元,共同成立這家晨星風投公司。
所以,最終楊一斌在這家公司股權中佔比64%,GIC佔比32%,陳維廣佔比4%。
投資資金到賬後,很快就在新加坡金融區寫字樓上租下了一層作為辦公場地,隨即招募了一批有過豐富的投行經驗,並擅長處理資料分析、會計事務、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公司隨即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