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國隨便一個村人數都比這兒多。

坎貝爾港雖然發展不起來,不過由於遊客眾多,所以這裡並不缺少各種小型賓館。

他們入住一家名為坎貝爾汽車旅館的地方,它家給人的感覺是用老風格的西式磚石房改建而成,有點像國內的民宿,唯一的不同是房子更老。

室內設施還行,空調、冰箱、烤麵包機、浴室都齊備,他們選的房間甚至都有spa浴缸。

出門在外也別瞎講究了,他問體重超過200磅的老闆娘:

“有什麼可以吃的嗎?有點餓了。”

老闆娘回道:

“還有面包和堅果燉牛肉,哦,對了,還有炸魚和薯條,您要來點嗎?”

炸魚薯條不是英國人的名菜嗎?也被移植到這裡了?

“麻煩您,給我們兩份麵包和燉牛肉。”

人在旅途中,將就著吧,反正至少吃不死人。

隨便吃了兩口,他便去休息了,養精蓄銳,明天去把寶貝弄到手。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後,他們便離開了坎貝爾市,拐上內地公路準備回墨爾本。

這條內地的路沒有大洋路的名氣,但它的漂亮程度一點都不弱,一路行來,路的兩邊全是種的藍花楹。

五月份正是花開的時節,紫色的花朵開滿了枝頭,漂亮的讓人忍不住驚呼。

更漂亮的是,紫色花瓣鋪滿了地面後,那種滿地新紫的色澤,讓人有一種猶如活在童話世界的感覺。

即使急著趕路,他還是把車停下,下來拍了十幾張照片,然後發給了程頤暢。

繼續上路,巴拉瑞特我來了!黃金三角地我來了,狗頭我來了,等我帶你回家!

開了有十多公里,程頤暢的微信回覆了他:

“哇,好漂亮,如同花的海洋,這是在澳洲拍的嗎?”

這條內陸公路周圍都是大片大片的牧場,上面有一群群的牛羊在吃草,很悠閒。

入眼皆是綠色,也是很賞心悅目的。

他隨後對著牧場拍了一張照片,也發給她。

“恩,肯定是了,這麼多牛羊,這麼大的草地……,不過也好寂寞,都沒有人。”

這個確實是,內陸這邊的確是人很少,路上半天見不到一輛車,一個人。

好山好水好寂寞,這既是澳洲的現實。

楊一斌回道:

“下次我帶你來玩,等你工作空閒的時候。”

“好,那我等著。”

在路上開到中午時分,他們便到了巴拉瑞特城。

這個城市是澳洲著名的金礦產地,當初能發展起來,靠的就是掘金,現在已經變成了澳大利亞第二大內陸城市,距離墨爾本市110公里。

開車進了市裡後,很多建築都是舊式維多利亞風格,這是當地刻意保留了當年掘金時代的建築的結果。

市裡有一個疏芬山旅遊區,也就是以前的淘金鎮。

時至今日,這座小鎮早就很少產出黃金了,小鎮也改成了旅遊地。

鎮上的居民也都穿著19世紀的服裝,在街道上和商店裡扮演著往昔的生活情境。

當年這裡人口最多時曾達到300萬人,只能說,黃金實在太動人了。

歷史上,這裡產的狗頭金的數量一直很多,官方統計,小鎮及附近產出的2.8公斤以上的狗頭金數量超過了800塊,這資料還不包括那些被刻意隱瞞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