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的電影票房很快統計出爐了,總共4300萬泰銖,加上首週一共6700多萬的總票房。

形勢不錯,不過第三週預計票房會大幅下滑,畢竟想看此片的影迷有很多已經走進了影院。

因為影片的火爆,Major Cineplex院線主動前來洽談,想將此片引導寮國放映。這也好理解,這家院線本身在寮國就建有多家影院。

不過那裡的電影市場比較小,公司最多能收穫個幾十萬泰銖,聊勝於無。

港臺發行商也來了,目前正在跟公司洽談中,他們傾向於買斷這部電影,但買斷價壓的比較低。

此外,這部片子已經確定將在馬來西亞上映,時間上要晚很多,在12月初。

電影真正撈金的時間很短,正常片子一般一個月就基本過了票房收割期,剩下的時間能拿到的票房很有限,除非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大船》那樣的猛片,那票房曲線驚掉了一地眼球。

經過與院線方協調,公司的恐怖片《靈媒》安排在11月26日上映,不會跟自己公司的電影產生相互競爭。

為了避開直接跟《神奇動物》撞車,這部片子會比它晚10天左右上映。

跟好萊塢大片硬抗,一般容易撞殘,所以錯開是最合理的。

當然,楊一斌也不是太擔心,畢竟大片跟恐怖片是兩個不同的賽道,恐怖片在泰國帶有天然受眾,影響相對來說會小一些。

《靈媒》的宣傳工作已經提升日程,bow接到了孔杉的電話,要求她儘快回曼谷展開宣傳工作。

當天他們便啟程回到曼谷,楊一斌回公司後批准了第一筆宣發費用。

製片人孔杉帶隊跑宣傳,還把影片監製班莊請來,讓他為電影站臺。

這位導演在泰國恐怖片領域是大咖,他來說幾句好話比其他人好用很多。

此外,因為之前製片預算被提升了,孔杉還有錢請《鬼夫》中扮演主角的四名戰友的演員來演配角,演員名字就不說了,要麼是英文要麼很長。

總之這幾個傢伙是泰國恐怖片的常客,屬於片酬便宜還好用的那類黃金配角。

是那種泰國恐怖片愛好者一看就臉熟的形象,他們來參演能夠很好地攏住這些細分人群。

所以,要說蹭熱度,蹭流量,孔杉是專業級的。

而且他還設計出了幾個營銷方案,其中有一個方案引起了楊一斌的興趣。

按照這套方案,電影舉辦首映式,把各大媒體請來,然後找個臨時演員在電影高潮階段裝作心臟病發作。

然後打急救電話把人當場拉走,再花錢請媒體和線上配合著宣傳《靈媒》電影首映將觀眾過於驚悚,觀眾被當場嚇出心臟病來。

票房有較大機率會爆。

這個方案要說也不稀奇,但它未必就不好用,小成本電影花錢少的最好搞法。

楊一斌最終批准了這個方案。

孔杉人脈比較廣,他帶著團隊上了one臺的訪談節目。

one臺的影響不及三臺和七臺,自己培養的藝人也有限,所以門戶之見弱一些,有關係的話,非本臺簽約藝人來做宣傳也會接納。

泰國壟斷電視劇領域的大咖是三臺和七臺,他們培養了大量自己的藝人,外人很難插足進去。

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請班莊點評一下電影。

這位導演看過成片,對質量很放心,何況也拿了不少錢,自然要說好話: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就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嘗試塑造一個真實的恐怖故事,那種一切彷彿就發生在身邊的代入感讓人恐懼,很好地展示了驚悚的美感效果。”

楊一斌獲得的原版電影中存在一個bug,即拍攝恐怖場景的紀錄人是怎麼在恐怖事件發生時不想著逃離現場,而是繼續堅持現場拍攝的?

那不是智障了嗎?

這個bug楊一斌經過思考,檢視類似的恐怖電影的處理辦法,最終決定在關鍵性的恐怖場景都換成,在現場的具體角色套上可穿戴攝影裝置的辦法。

畫面就是這些人拍下的,即使他們被邪物殺死了,攝影裝置還是會自己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