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澤臨結束採訪時給他下了一個套:“楊桑,您更喜歡哪個國家的商業氛圍,日ben還是華國?”

廢話,當然是華國。

楊一斌大笑:“這個答案毫無疑問,但我選擇不說。”

木村澤尷尬一笑,攝影師給坐在辦公桌後面的楊一斌拍了幾十張照片,他們想要將之用到雜誌封面上。

等他們離開後,楊一斌便馬不停蹄地接待《社會動態》的採訪人江口大輔和他的團隊。

這個團隊比較複雜,裡面甚至有NHK電視臺的專員,不僅要拍封面照,還要拍攝一段簡短的影片,以備電臺使用。

他們顯然更看重楊一斌的公益廣告。

江口大輔先解釋來意:“楊桑,因為您的最高優勝獎廣告《鯨魚》即將在NHK公映,受文部省和NHK的委託,我們來做個專訪。”

楊一斌致謝。

江口大輔問道:“楊桑,您的公益廣告總是以故事突轉的方式來呈現您的所思所想,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技巧您是從哪裡學到的?”

“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我並非從某位專業人士那裡學到的這種方法,可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從文學作品中學到的。”

“文學作品中?”

“是的,您讀過狄更斯的《雙城記》嗎?”

江口大輔羞愧地鞠躬:“讓您見笑了,雖然知道是名篇,但並沒有看過,對不起!”

“抱歉,我剛才隨口一問。是這樣,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就使用了您說的這種突轉,故事在某一個瞬間,因為一個意外的發現,導致故事程序發生了180度的反轉。”

江口大輔又是一躬到底:“受教了,回去一定好好閱讀。”

他隨後又問道:“楊桑,請問相比於商業廣告,你是否在公益廣告上更有天賦?”

“倒也不是,可能是因為我連拍兩部公益廣告,而且反響都不錯,讓大家有了這個錯覺,實際上這兩者我都喜歡。”

“當您構思《鯨魚》這則廣告時,這創意是怎麼出現在您的頭腦中的。”

是聚寶盆塞到我腦子中的。

楊一斌笑道:“其實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是在冥冥中突然得到這則創意的,我自己都有些意外。”

有些玄學,不過江口大輔自動理解為這是靈感的饋贈。

“楊桑,透過這則廣告,您有什麼教益要教給廣大民眾?”

“不算教益,算共勉吧。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那夢想裡能裝下鯨魚和海洋’。”

這句話是號召人們都應葆有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現實的磨礪而拋棄它,因為夢想無價。

江口大輔再度鞠躬後說道:“您的話讓我有所觸動,楊桑,請問我們是否可以將這句話錄下來,在播放您的《鯨魚》時一同播出。”

這個要求似乎沒法拒絕,楊一斌爽快答應了。

這個很簡單,按攝影師的安排,他錄了幾次,並沒用多少時間。

“謝謝,最後一個問題,因為《鯨魚》這則廣告,網上叫您導師;因為您的內衣廣告,他們又叫您鬼才,您更喜歡哪個稱號?”

“我更喜歡第一個,它讓我感覺自己圓了教師夢。”

“謝謝您接受採訪,頗受啟發,非常感謝,期待下一次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