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公司發展(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瑜道:
“這就是我這兩天在集中思考的問題,咱們公司如果想快速發展,其實無非就那幾條路。”
“哦,你都說說。”
“第一條路就是走資源賺錢的路,也就是依靠拿下城市的各種硬廣場地的使用權,依靠這個就能養活一家大公司。”
“這個需要的背景和關係不是一般的高,咱們達不到。”楊一斌擺擺手,撲滅了張瑜對楊一斌家世的幻想。
張瑜也不失望,補充道:“其實國內戶外廣告最成功的幾家私營上市公司走的都是這條路,比如分眾傳媒,依靠的就是拿下了全國170多個城市的寫字樓、賣場、公寓樓高達95%的電梯電視廣告,覆蓋人群超過4億,而且大部分都是城市中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客戶,以這個為基礎,再講點創業故事,基本就足夠成就一家大公司了。”
“這個其實如果早點看到,早點動手,還是有機會吃掉這塊市場的,現在是想也別想。”
“恩,同意。另一家戶外公司永達傳媒,則精準定位在高鐵、地鐵、機場、高速等地的廣告投放上,一旦形成壟斷,基本可以躺著賺錢了。”
“這個比剛才的分眾傳媒需要更強力的人脈關係,一般人想複製都不可能。”
“是的。所以這條路就沒希望嘍,”張瑜繼續說:“第二條路,就是以前的大陽聖火公司走的那條路,其實對咱們有借鑑意義,也就是走精製作,精包裝,依靠成功廣告案例吸引更多客戶的辦法。”
楊一斌笑道:
“他家給康美藥業做的那個電視廣告確實牛逼,當年都引起轟動了,我記得我媽逮著這個廣告看個不停,一天六次準時不落地守著看,都捨不得換臺。”
張瑜回應道:
“對,名叫《康美之戀》,2007年發行的,話說老總那時也才十四五歲,居然還記得。”
“那是,歌好聽,演員美,那個年頭就已經用高畫質鏡頭去拍自然風景了,當然很吸引人,可惜這家公司快把自己折騰死了。”楊一斌笑道。
“那是因為它太迷信大投資,精品化,歌曲要定製,要找名演員來演,道具要精緻,花費不菲,偏偏又不是每個廣告案例都能成功,結果就是自己把自己坑了。”
楊一斌想了想道:
“影片廣告也罷,電視廣告也罷,其實過於追求華麗效果是走入誤區了,我的想法是,咱公司要走這條路,要注重用影片形式講故事的質量,而不是盯著歌曲、名演員、華麗的場面這些,因此,在拍影片廣告時,要有意識控制成本,突出故事的創意本身,而且宣傳途徑也不要一味盯著電視,線上宣傳更重要。”
張瑜恭維道:
“老闆這思路很正確,高瞻遠矚。”
“行了,別說好聽的,繼續。”
張瑜笑道:“第三條路就是在細分領域深耕的辦法,老闆上次就說到了,我是贊同的。尤其是現在滬上4a級廣告公司這麼多的情況下,什麼奧美、藍色游標、藍獅問道、陽獅等等,咱們公司想要活下去也只能走細分這條路,快消類和房產類也是比較好的分賽道。”
“恩,你繼續。”
“第四條路就是深耕短影片領域的線上廣告的玩法,像快消、日化、美食類的廣告,透過短影片運營,有不小的可能出爆款。”
楊一斌沉思了一會,最終說道:
“其實第二、三、四條路並不衝突,可以結合起來一起推進,影片廣告要拍,細分領域要開拓,網上的廣告自媒體矩陣營銷號也要搞,我剛給公司注入200萬人民幣,後續會繼續注入資金,保證現金流充裕,也允許公司在開拓細分領域時不盈利,但半年後我要看到成效,能做到嗎?”
張瑜立刻打包票:
“只要有充足的彈藥,那就好辦。我必竭盡所能,為公司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楊一斌笑道:
“你好好活著吧,就等你的報捷傳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