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再度回老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成了,老媽覺得好看,自己也覺得好看,老爸的意見不重要,自動忽略。
他便定製了這個裝修套餐,裝修選用的材料也都是頂級的,環保無甲醛,優惠後的最終打包價是133萬,楊一斌全額付款,開發商還為此抹了零頭,收了130萬。
他們有成熟的裝修團隊,工期是3個月,裝修好後再放置半年,估計到年底就可以入住了。
這套房目前為止一共花了720萬元,等裝修好後還需要再購進一套家居用品,估計也需要上百萬,這套老家市裡面的洋房留給父母住,應該是足夠了。
當然他後面還會給父母在別的地方買更好的平層或別墅,這裡算是他們在老家的一個居所。
反正對父母那一輩人來說,只要有錢就買成房子放著,是最合他們心意的,哪怕房子用不著。
楊一斌估計,有一天哪怕他買一百套房子,父母也不會有反對意見。
他們會樸素地覺得房子是最重要的,有房子就意味著有家,有房子就意味著在社會上有錢有地位。
楊一斌當然不會這麼想,雖然他肯定也會買進大量的房子,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入住,其次是因為可以投資保值,但並不覺得這東西跟社會地位相關。
另外在買房過程中,他體會到買新房的麻煩,從買下到裝修到購置傢俱都比較繁瑣,而且很費時間,所以他打定主意,以後只買精裝交付的新房、樣板房,或者裝修好的二手房,最好是拎包入住的那種,省事。
現在麻煩的是怎麼跟父母解釋他有錢了這件事。
難道只能推到撿漏或者炒股上了?
他想來想去,覺得讓父母有個先入為主的想法是一個辦法。
家裡的老媽可是有點迷信,堂屋的方桌上常年供奉著一尊財神像,旁邊還有一尊觀音像作為陪供,每日雷打不動上一柱香,四時瓜果點心供奉不斷。
也不知道作為道教的財神,跟作為佛教菩薩的觀音會不會有點衝突?還有楊一斌總覺得觀音的地位更高點,讓她陪供好嗎?
不過這話不能在家裡提,一提老媽就生氣,小時候他還因為說這是封建迷信被她剋了一頓。
父親不像母親那麼狂熱,基本理智是有的,但在生活中也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或者冥冥中自有神力,不能因為不敬導致壞了自己好運的想法來看待這件事的。
可以不信,可以不說,但不能詆譭,不能否認它存在。
萬一因為不敬,導致無端的黴運、厄運降臨,那就得不償失了。
他就是本著這種想法生活的,其實農村有不少人都是這種態度。
楊一斌也不著急回家,先打電話跟他媽媽聊天。
接通電話後,楊一斌就裝作好奇地問道:
“媽,我記得你說過以前你姥爺姥姥家是靠竹編起家的,後來被破壞了金魚眼風水,才導致壞了財運是不是?”
媽媽的姥爺家在民國年間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大地主,最初就是靠竹編積累的第一桶金。
老孃對這段有點傳奇性質的野史很熟悉,是她小時候楊一斌姥姥講給她的,現在她又跟楊一斌說了一遍。
據說是遷祖墳時,意外發現自家竹林中長出了一對金魚,這對金魚,一個在東側竹林,一個在西側竹林,兩片竹林越長越靠近,一對金魚也越長越大,他家也越來越發達。
這對金魚剛被發現時個頭很小,連眼睛也沒睜開。
等後來長大,眼睛即將睜開,兩片竹林也快連在一起時,被人看出了端倪,用石灰把一對金魚的眼睛給弄瞎了,從此竹林逐漸枯死,他家也就一路敗落下去。
老媽問道:
“你突然問這個幹嘛?無緣無故的。”
楊一斌便神神秘秘地跟她說:
“我前幾天做夢,就夢到有一隻金魚帶著我往前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海邊某個地方的時候,突然就變成了一塊石頭,還發出金光。我就想起你以前跟我說過的金魚的事,就跟你打電話了。”
老孃聽了頓時激動的直哆嗦,一點不懷疑它的真實性。
“我的天,祖宗顯靈了嗎?肯定是財運又游回咱們家了。”
楊一斌在電話那邊說道:
“媽,你別激動,我這兩天正在海邊走動,找相似的場景,有預感很快就能找到。不過你可別聲張,被外人知道了肯定就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