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了!(第2/4頁)
章節報錯
“背叛?!”
克洛克達爾眼中瞬間出現了一個人的形象,整個巴洛克工作室之中,知道他身份的人並不多,只有副社長和幾位高階特務。
因此背叛他的人,只能是這幾個人中的一個,而克洛克達爾最先懷疑,且唯一懷疑的物件,正是巴洛克工作室的副社長——妮可·羅賓。
畢竟羅賓從被通緝那一年開始,背叛對她而言就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必須、常態化,要麼別人背叛她,要麼她背叛別人。
而在加入巴洛克工作之前,羅賓對於上一個海賊團,也是用背叛作為收尾的。
因此,在克洛克達爾看來,如果巴洛克工作室內,有人背叛了他,那麼這個人就是妮可·羅賓了。
“我不知道伱在說什麼,一個通緝犯的話你也敢相信。”
克洛克達爾想著,也下意識的辯解,但是話語出口瞬間,他就後悔了,過度的緊張,讓他連思維都發生了錯亂。
斯凱勒壓根沒有提及誰是背叛者,但是他順口就說了出來,這無疑於埋下寶藏之後,在原地寫下“此地無銀三百兩”。
一瞬間,克洛克達爾的額頭就出現了冷汗,斯凱勒的笑容不變,反問道:“你說的是誰呢?那個通緝犯?”
克洛克達爾的辯解,到這裡其實就可以終結了,不管是其他六個七武海,還是麥肯錫這個世界政府的官員,都看得明明白白。
克洛克達爾的確做出了傷害世界政府加盟國、危害世界政府的事情了,就這一句話,就已經足夠將克洛克達爾從王下七武海之中開除出去了。
至於證據?在場的誰會去計較這些小事?只要確定了不就行了嗎?
有這種想法的,不僅僅是其他六位七武海,還包括麥肯錫,他也是這樣想的,畢竟他是為天龍人工作的,天龍人對人進行懲處,需要講證據嗎?
共事時間一長,麥肯錫難免也被這種思想給感染了,因此,在麥肯錫心中,克洛克達爾已經是罪人了,甚至他都開始想著如何寫報告了。
克洛克達爾的臉色也難看到了極點,而且也並沒有繼續辯解的意思,他只是緊緊盯著斯凱勒。
其實他知道,或者說至少有一種猜測,那就是斯凱勒一直知道他在做什麼,而且不會是最近才知道的。
畢竟在很久之前,久到阿拉巴斯坦如今失蹤的薇薇公主,剛剛出生的時候,斯凱勒就警告過他,只是當時克洛克達爾自己沒有聽而已。
而且十幾年來,斯凱勒一直沒有用這個理由向他發難,反倒是在一些小事情上,斯凱勒不斷的為難他,這讓克洛克達爾自己都忘記了這件事情。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斯凱勒很早就知道了,知道他會對阿拉巴斯坦下手這件事,甚至...
克洛克達爾突然想到了突然到訪的青雉,與赤犬支隊,那時候他才真正開始實行自己的計劃,之前都只是在潛伏。
可是,偏偏在計劃進行了只有一年的情況下,從來不會插手加盟國事情的海軍,突然插手入了阿拉巴斯坦的乾旱事件,幫助阿拉巴斯坦解決了乾旱問題。
或許那個時候,斯凱勒就已經盯上他了吧?只是他還不自知,甚至為計劃的中斷而陷入苦惱。
而在那個時候,妮可·羅賓給他提了一個替補計劃,一個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的替補計劃。
甚至某種意義上,羅賓提出的替補計劃,其實是要比原計劃更加的完美的,畢竟旱災會死人,而且即便是存活下來的人,身體機能也會下降。
那種情況下,就連舉起手中的鋤頭都費勁,更別說自發的反抗阿拉巴斯坦王室了。
但是洪災不同,洪災只會讓那些平民不斷失去自己的財產,每當他們有所產出,洪災就會將他們的收穫帶走,這樣的憤怒,不會比旱災少。
而且...因為死亡人數少,到時候聚集起來反抗的人會更多,力量也會更強大,看似是的確可以更輕鬆的擊垮阿拉巴斯坦王室。
可是...為什麼要讓那麼多人活下來?克洛克達爾是個海賊,平民的傷亡他根本不在乎,羅賓雖然年輕,但是見識過的鮮血與死亡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可是羅賓偏偏讓他出手,保住了那些平民的性命,克洛克達爾有個猜想,那就是...其實針對他的計劃,早在旱災開始前,便已經開始。
甚至...妮可·羅賓,在加入之前,就已經與海軍搭上線了,或許...他只是羅賓與海軍交易的籌碼。
興許是羅賓承諾會扳倒他這個禍害,相應的,海軍也會讓羅賓得到她想要的東西,比如...取消通緝令?谷敡
不知不覺之中,克洛克達爾的思維已經朝著“羅賓就是背叛者”的思路走了,除了羅賓,他也想不出另一個有可能背叛他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