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鳩佔鵲巢(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句老話叫人心隔腹!即使是每天面對面,你也不知道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賈家萬就是這樣的人。
言歸正傳,賈家萬說到這裡,回身又看了眼自家老爺的畫像,而後又嘆道:
“雖然乾隆爺沒有懲監圖勒炳阿等貪官,但也沒怪罪我家老爺,要是這件事就這麼完了,那還真挺好,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乾隆爺在江南遊覽了幾個月後,也是有些乏累了,車駕返程,再度進入濟南府,準備改道趕往江浙。
車駕剛走了兩天,就接連有自稱是夏邑縣的災民攔駕,告發夏邑縣令剋扣賑災錢糧。
乾隆爺聞之大怒,但是他怒的不是這些貪官汙吏,而是那些越級告的老百姓。
在乾隆爺眼裡,民是子,官是父,民告官,即是子告父,那簡直是大逆不道!
震怒的乾隆爺居然隨手將這案子打發給圖勒炳阿這個當事人來審理,同時下令隨行的步軍統領衙門員外郎觀音保秘密查訪。
過了幾天,微服查訪的觀音保回來了。
觀音保上奏說夏邑等四縣已經連續幾年收成不好,去年水災尤重,百姓度日艱難,苦不堪言,很多人賣妻鬻子。
這一調查結果讓乾隆爺措手不及!
此時,乾隆爺知道了我家老爺在正月的舉報屬實,圖勒炳阿欺上瞞下,罪實難恕!
乾隆爺還算聖明,得知真相後,氣得渾身發抖、眼珠子翻白,一下子失去了理智,立刻降下諭旨:將圖勒炳阿和夏邑、永城兩縣縣令革職!
雖然這處理結果還算是讓人滿意,但是當天乾隆也又嚴厲斥責了我家老爺,告誡他日後不得以鄉紳身份再幹預政務。
本來事情到這,要是能結束也算圓滿,但是乾隆爺的寵臣鄂爾泰向乾隆秘奏:“就這樣懲處了圖勒炳阿等官員,這豈不是無形中鼓勵了老百姓的攔駕告狀行為?民告官、子告父,綱紀就要顛倒了,這,怎麼行!”
劾鄂爾泰這些話說到了乾隆爺的心坎裡。
乾隆爺猶豫了,朝令夕改,又發出了一道聖玉,收回之前的成命:不必革巡撫圖勒炳阿和夏邑、永城兩縣縣令之職,仍留原任。並強調,如果日後再有人越級告狀,挾制官長,一律嚴懲不貸。
乾隆爺收回成命,詔令圖勒炳阿嚴審這些告御狀的鄉民,這就又揪出了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夏邑縣鄉紳劉元德。
很快,劉元德就下獄了!
劉元德有讀書人的傲骨,無論如何用刑,都沒有供出我家老爺,但是!有人舉報劉元德曾經多次拜訪我家老爺。
乾隆爺一聽這裡面又有我們家老爺,是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嚴查。
圖勒炳阿藉機報復,趁著搜查老爺宅子時,居然又大興文字獄從老爺家裡搜出一本族譜,上署“大彭統紀”,且將彭氏一姓追溯到黃帝、顓頊時期,甚屬狂妄,於是飛報乾隆。
乾隆爺看了奏摺是勃然大怒,大罵老爺身為臣庶,卻“自居帝王苗裔”,又指責譜中萬曆年號“歷”字不避諱乾隆爺名字弘曆的歷字, “足見目無君上,為臣子中所不容”,等不及秋後問斬,直接降下三尺白綾賜我家老爺自盡。
其實乾隆爺之所以這樣做,還是因為我家老爺是漢人,官聲又太好,頗得民心,這是乾隆爺所不願意看到的!
滿人就是滿人,必須統治漢人。
雖然這一切都被我家老爺看透了,但是當時那個年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王命已下,老爺也沒有辦法,但老爺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了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