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有緣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羽離開這家中藥鋪,剛走到路口,就見一位老人躺在路邊,看老人的樣子應該是個乞丐。
乞丐這種職業,具體出現在那一朝代已無從考證,
但在官方記載中,“乞丐”一詞用來稱呼乞討之人,最早是從宋代開始的。
在華夏曆史上,不論是哪朝哪代,國家多麼富強,社會多麼安定繁榮,乞丐都從未缺少過。
今天就連西方那自稱為超級大國的米國,在街頭上乞丐都隨處可見,如今乞丐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有人還說是一種社會文化。
從根上講, 一般乞丐們都奉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伍子胥為祖師爺。
據說當年伍子胥因父親被誣謀反罪,滿門都被楚平王殺害了,唯有伍子胥外出訪友逃過一劫。
伍子胥走投無路,欲過昭關到吳國去,此時昭關到處都張貼著伍子胥的畫像,懸賞緝拿,伍子胥想要過關,幾乎是不可能。
伍子胥又急又愁,一夜之間鬚髮全白了,面目全非,結果混過了關口,來到吳國都城蘇州。
這時伍子胥已是身無分文了,兜裡比臉都乾淨了,好在還有一技之長,就吹奏隨身攜帶的長簫,藉以乞討過活。
乞討中,伍子胥恰遇吳國公子姬光。
姬光見伍子胥相貌不凡、出口成章,那叫一個能白話兒 ,而且那簫吹得姬光這叫一個舒服,就領進宮中委以重任。
等姬光繼大王位後,封伍子胥為大將軍兼任相國,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就這樣,伍子胥帶領吳國兵馬打敗了楚國,鞭屍楚平王報了大仇。
因為伍子胥是乞丐出身裡面,做官做得最大之人,所以歷代的乞丐們就奉他為祖師爺。
言歸正傳,有一首歌唱得好:“生來皆凡人,為何兩重天,有的忙生計,有的賽神仙 !”
看年紀,這乞討的老者和那藥鋪的掌櫃地王源祁差不多 ,但兩人的際遇差距可真是雲泥之別。
王源祁家大業大,孫男弟女侍奉在兩旁,而這乞討的老者就連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成問題!
這乞討的老者穿了身土黃色的老式軍裝。
一般這個年紀的老人都愛穿他們那個年代的軍裝,或是工人裝,這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但這老乞丐衣服上戴著幾枚獎章。
孫羽是在筒子樓長大,那筒子樓裡也住了許多老軍人,所以孫羽認識這老獎章。
他發現老人胸前戴著的是抗戰勳章和解放勳章 ,另外還有兩個軍功章孫羽也沒見過,應該是有什麼戰功,部隊特殊頒發的!
這幾枚勳章讓張雷想起了他已經過世的爺爺,老人家就有抗戰勳章和解放勳章。
睹物思人!孫羽想起了自己的爺爺,那個為華夏民族的解放和崛起戰鬥了一生的倔強小老頭!
當年孫羽還小,也就是五、六歲的年紀。
他的爺爺患了重病,本來以老人的身份和曾經的榮譽,他是可以享受公費醫療 ,免費去大城市看病的,但是老人家為了不給國家添負擔,毅然選擇在縣裡的小醫院治療 ,最後乾脆回到家裡養病!
用老人自己的話來說:“ 我都一把老骨頭了!當年就應該死在戰場上!能多活這些年就算撿便宜了!現在我更不能浪費國家的錢,讓那錢用在有用的地方吧!至於我這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回家養著就行了!”
想起了爺爺,孫羽擦了擦眼角的淚花,將身上帶的錢全部拿了出來,一共一千多塊錢 。
張雷只留下了幾十塊錢坐車 ,其他的全部放進了老人那個小鐵盆裡。
這老人應該是身患重病,本來在那裡假酣,見有人給了這麼多錢,老人睜開了眼睛。
平時有些大款路過這裡,見了老人那可憐樣,也會施捨一百兩百的,但是這種情況非常難遇,今天讓老人沒想到的是,孫羽這個看起來就是個窮學生的年輕人,居然會給自己這麼多錢。
老人在短暫的驚訝後,微微起身向孫羽道了聲謝。
在這老人抬頭時,孫羽仔細觀察了老人的面相和體態。
這相面其實和中醫是相通的,都講究望、聞、問、切!
也就是觀氣色;聽聲息;詢問症狀;摸脈象。合稱四診。
孫羽在胡老頭那裡也學了不少東西,雖然造詣還不深,但是就如同給白東明相面一樣,這大概的面相還是會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