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玄本就是勳貴出身,就算他考了個極好的名次,最終也很難進入文官集團的圈子。

因為他身後代表的是勳貴是軍權,大明那些掌控官吏任職的文官大人們是絕對不會允許李玄這麼一個勳貴子弟走進大明政治權力的中心的。

不過李玄也樂的清閒,考一個好名次,博一個好名聲也就足夠了。

他可不想參合進大明官場這個爾虞我詐,腐敗糜爛的圈子之中。

可還沒等他休息幾天,他的老頭子就直接一封書信將他給調到了涼州衛洛安軍當中,說是給他安排一個軍職讓他歷練歷練,以後好接他的班。

這一去就是四年,在西北與一群邊軍大兵一起風餐露宿、刀口舔血,倒也讓他在西北邊軍當中闖出了一番名堂。

邊軍本就與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時聚起的一幫地方軍不同。

若是真的形容一下,大明的邊軍那就是虎狼,地方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為何會產生這樣懸殊的差距呢?

因為地方軍都是在大明皇朝的腹地,平時基本上連一場戰事都沒有,基本都處在一個養尊處優的狀態,就他們的戰鬥力也就可以欺負欺負山賊和地方老百姓。

邊軍則不同,大明北方的邊境線環境幾乎都是非常惡劣。

就拿洛安軍現在所在的涼州衛來說,他們的駐地就緊鄰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央戈壁,終日風沙不斷。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洛安軍不僅要做到好好生存,同時還要抵禦來自韃靼和瀚海兩個北方蒙古大部落的襲擊和騷擾。

就這樣兩個不同的生存環境,所造就的兩種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是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李玄跟隨李彥孝的洛安軍四年裡參加大戰小戰十數場。

在李玄的軍功和李彥孝的操作之下,他升官的速度就跟坐火箭一樣,從一個小小的邊軍小校一路爬到現在從四品的武散官宣武將軍。

不過李玄的目的都達到了,既讓他在洛安軍當中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也趁著這段時間撈到了足夠他花一段時間的功德幣,順便還在大明朝廷當中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

原來李玄對獲得功德幣的方法也有過很多猜測,就像日常做好事,就能獲得少量的功德幣。

其他的諸如擊敗、擊殺做過惡的武林高手也是獲得功德幣的一種方法等等。

那保家衛國呢?是不是也能獲得功德幣?

果然,李玄驗證之下保家衛國征戰沙場也是一種獲得大量功德幣的快捷方式,每一場戰鬥他都能獲得不少功德幣。

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

幾乎每一場攻防戰他都能獲得數量不斐的功德幣。

同時戰場之上也有不少武功高強的敵人大將,每次李玄斬殺對手也都能獲得不少的功德幣。

四年下來,李玄積攢的功德幣也到了一個很高的數值。

不過既然目的達到了,李玄也沒打算在在這裡度過餘生。

他的目標可是星辰大海,怎麼可能一直呆在西北這個不毛之地?

所以李玄便找了一場戰鬥,趁機假裝受了重傷,便讓李彥孝安排他回京城養傷了。

李彥孝還因為這個事吵了他好久,直到李玄找機會將他心裡的一些計劃和實際的一些安排告訴李彥孝之後,李彥孝才心滿意足的安排他回京城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