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越聽越是心驚,他看李大越來越熟悉。他曾經有個哥哥,也叫作李大,當時虎背熊腰,意氣風發,在另一家地主家做長工,一年能掙不少錢。哥哥李大每次過年回來,都會帶回家幾斤大肉,幾百斤麥子!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如今這個李大,背部佝僂,滿面皺紋,頭上還有好幾條刀疤! 稀疏的頭髮沒幾根,而且雙鬢斑白!根據他的記憶,也就三十歲出頭。

李自成思索了一會:“你住那個寨子叫啥寨子,你爹叫啥名字 ?你那個弟弟叫啥名字?”

李大有些不耐煩地問:“你有完沒完,你不知道等死最難受,一刀下去,啥都去求了!寨子叫李繼遷寨,爹爹不知道叫啥,聽娘說叫守忠,那個弟弟叫二愣子!”

李自成終於確定這就是這就是自己的大哥,李大!

李自成突然一把抓住了李大:“大哥,我就是是黃來兒啊!你認不出來我了嗎?”

李大揉揉眼:“認不出來了,老二黃來兒給張大戶家放羊也就七八歲,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吧!你不會瞎胡認親戚吧!別看你是大帥,可我在部隊也是百夫長!我不亂認,反正我就要死了!想收買我,賄賂我,沒門!”

李自成道:“大哥,我身上哪裡有啥胎記你知道不? 我知道你身上哪裡有胎記?”

李大說:“黃牙兒腳掌上有四五顆猴子,屁股上有個胎記,屁股上的胎記估計沒了!”

李自成脫下來左腳,李大一看真是五顆痣。李大盯著他看:“你真是黃牙兒,你找到我哪裡有胎記?”

李自成道:“大哥,你大腿根有胎記?” 紅娘子一看,趕緊退走了!李大解開麻繩,脫下補丁摞補丁的褲子。正好,兩個大腿根處都有胎記! 真相完全大白!

李大道:“黃牙兒,你接下來有啥打算啊?”

李自成道:“大哥,我想奪取淮安,搜刮錢糧然後去掠奪揚州,然後再看看是否有機會掠奪南京,掠奪之後去海外發展!”

李大嘆了口氣:“老二啊,你如今眼界高,這點我比不了,你可知道攻打淮安多麼幸運嗎? 正好有一個女子誘騙了劉將軍,然後將情報訊息給你們。 如果不是那個細作,攻打淮安不容易啊!即時打下來,也需要要死多少弟兄們啊 !而且這是士兵們為了一錠錠銀子也是豁出去了,這一點最可怕!至於去揚州,去南京,你們自己決定吧! 我雖然是恁哥,對這些大方針戰略也不懂 !” 聽到這裡,李自成和滿屋子將領也算鬆了一口氣!生怕李大出來指手畫腳!

李自成問李大:“大哥,那個淮安城誰名聲最大?”

李大說:“漕運總督路振飛大人,是他想到了佈置陷阱等一系列計劃的 甚至這次的犒賞白銀,也是這位路振飛大人想到的!”

李自成道:“大哥,你也是城中當兵的,你有啥想法?”

李大說:“如果等我清醒過來,我肯定想著落袋為安,而且最主要是想著如何收場,戰勝可能性不大,大家都在麻痺自己,如果宣揚他們可以帶著銀子離開,那會比較好!難點在於如果有人殺了幾個人,他們的戰功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殺敵,對這些人,想要瓦解士氣比較難!”

李自成又問其他人:“牛軍師,李軍師,二位先生有何良策!”

這時候牛金星說了起來:“我們可以給他們分田?”

李巖道:“大帥,淮安城中,這些士兵得了田也保不住。我們自己在淮安也找不到田,我有一計: 借雞生蛋。 我建議給他們兩條建議:如果想要落袋為安的,那就馬上帶著手中的銀錠退走!如果想要繼續發大財的,那就加入我軍,他們現有的軍功我們也承認,至於以後的軍功,需要他們殺淮安城防軍,政策一樣,分到銀錠後想走的也可以走!不影響他們落袋為安!”

宋獻策道:“此計甚妙!這就需要大帥的大哥費一下心,對於那些陝西,西北,河南來的流民軍要多加拉攏!”

李大道:“這沒問題,讓我幹啥都可以!這些丘八也不存在保家衛國,都是為了銀子,只要能夠兌現,一定會為了錢賣命的!只要跟著我們,就能發財!將來我們還要開拓海外,每人分地一百畝!但是,二弟,我要說一點,淮安城內可不要濫殺無辜,如果我們得到足夠的錢糧,也沒必要得罪更多人,以免盯上我們的大人物太多!對於鳳陽城那些富戶,你殺了他們,把地給了貧民。等你們一走,地還會被奪走!所以搶奪走一些錢糧等就行了,至於其他的,儘量不要殺人!這些達官貴人都是盤根錯節!”

牛金星道:“讓那些士兵得到如此多的銀錠,可惜了!”

其他將領也是一陣心疼!

此刻,路振飛看著越來越少的城防軍,雖然他們作戰勇猛,但是數量較少,只有兩萬人!難敵如今李自成的數萬大軍!

銀錠帶來的刺激也逐漸消退,很多戰士儘管殺了不止一人,但是他們根本沒辦法殺退如同潮水一般的李賊!

突然李自成等出現了。李大給淮安守軍勸降:“城防軍的兄弟們不要再打了,你們看到沒,銀錠不是那麼好拿的,入袋為安最好啊!我也是陝西米脂縣的,義軍首領就是我弟弟,我已經勸過他,讓兄弟們拿著銀子走,不要為難他們! 我弟弟有六萬大軍,如今兩萬城防軍不到一萬了,還是退走吧!拿著銀子回去藏起來!別露富! 如果想要發財的,可以繼續給這我弟弟闖王李自成,他仁義無雙,義薄雲天,不會虧待自家兄弟!總督大人,您是一個好官,您帶一些親衛離開淮安吧!我們義軍不殺好官!專殺貪官汙吏,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我也給弟弟說了,不要讓士兵動百姓的一針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