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忽視的爭執(第2/2頁)
章節報錯
萱世蕊道:“我同意這樣的推斷。羅天喜和佰瑤應該沒有繼續深入交往下去。而實際上,在我們之前井口村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確實聽到不少村民對羅天喜的評價,都說此人面相不討喜,做事也確實有點不負責任。而羅天喜一直單身,除了井口村的人都明白羅天喜是什麼人,不願意有女人嫁給他之外,羅天喜在外面打工時候,怕也因為嘴上不把風,讓人很難和他進一步接觸。”
周芳道:“我們也問詢過井口村村民,有關羅天喜和柯大明是否和其他村民有些口角問題。那些村民都說,這兩人嘴巴不把風,有些隔閡很正常。但是也正是因為大家對他們太瞭解了,而且一直不把風,也都習慣了,反而不會有太大的衝突。”
這也確實可以理解。一般來說,一直嘴賤的人,反而不會引起太大的衝突。因為他的嘴賤眾人習慣了,而且這種嘴賤,更多隻是讓人無視。雙方即使發生衝突,也能很快淡忘。反而是那些平時謹言慎行的人,一旦出現衝突,很容易在心裡擠壓,便存在記仇現象,以後會加倍算賬。
目前來看,村民都已經證實,這兩人確實和村內人員有過一些小衝突,小嘴戰,可是這些都不會引起仇恨積累。那,這兩人何以被殺?
“我還意外瞭解到一個情況。”周芳道,“六年前,就在柯大明死之前不到一個月,羅天喜曾經和柯大明產生巨大爭執。”
江笑楓質疑道:“羅天喜和柯大明巨大爭執過?為什麼警方之前的卷宗中沒有記載?”
周芳道:“提供這條線索的人叫做劉春,六年前,就在柯大明死亡前一個禮拜,他便離開井口村,外出打工。所以,警方之前的問詢中,並未有劉春的記錄。而在後期的幾次警方專案調查中,劉春也並未在巖節山,所以沒有他的口供出現。兩個月前,劉春因為回家給父母蓋房子,所以才留在巖界山。這次我前去問詢,才有了這麼一個新線索。”
“那劉春是如何知道柯大明和羅天喜的爭執?畢竟之前其他人都沒提到這一點。”
周芳道:“根據劉春所言,當年他恰好前去柯大明家中問詢外出打工的一些事宜,順便也把柯大明借自己的五百塊錢要回了。結果,他去的時候,羅天喜也在。因為羅天喜和柯大明的關係,劉春當時並未感覺到奇怪。只是他很快發現羅天喜和柯大明臉色都不對,而且地上還有茶杯打碎的痕跡。劉春便隨口問道怎麼了,結果柯大明立刻沒好氣的扔了五百塊錢過去,讓劉春趕緊拿著就走,別在這裡多廢話。而柯大明扔錢的時候也讓羅天喜非常不悅,羅天喜當場罵道說有錢為什麼不先還他。而柯大明的原話是,你的錢你記得,老子借你的錢,你咋不記得。一看那氣氛和語氣,劉春便斷定兩人肯定發生了爭執。隨後,劉春便拿著五百塊錢離開,身後也還有一些爭執的聲響。”
這確實是個新線索。劉春的意外出現,讓江笑楓眼前一亮。柯大明死之前一個月的爭執,是否和之前柯大明同羅天喜的交往不同。
“柯大明和羅天喜以前爭執多嗎?”
眾人都搖搖頭,周芳道:“據我們瞭解,柯大明和羅天喜關係非常好,兩人有話都直說,吹鬍子瞪眼的事情倒是很少,更別說摔杯子了。所以這樣看來,那個爭吵確實奇怪。”
江笑楓自言自語道:“得想辦法知道他們兩為什麼爭吵?”
周芳試探道:“那應該得去問羅小黃吧。”
萱世蕊卻反對道:“先不說此時去問羅小黃,如江隊所言,會刺激羅小黃記憶痛苦往事。其次,羅小黃數次接受警方問詢都未曾提及此事,怕是連她自己也不知道柯大明和羅天喜爭吵的過程和原因。”
“小蕊說的不錯。羅小黃並不是揭開他們兩人爭吵的關鍵!”江笑楓尋思著,“如果假設那次爭吵和柯大明的死有關係,那羅天喜一定會因為柯大明的死有所警覺。那他應該會在柯大明死之後,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
眾人面面相覷,可都是在腦海中回憶關於羅天喜的卷宗描述。
最終,還是江笑楓道:“如果羅天喜認為柯大明的死對他是一種警示,他應該會害怕,恐懼,擔憂,從而做出一些自我保護的舉動。同時,他還應該充分了解柯大明的死亡過程,好對自己進行針對性防範。”
這話一說,其他三人立馬全部翻閱卷宗。除了尋找卷宗描述羅天喜那段時間的舉動之外,也在瞭解其他人對羅天喜那段時間的行為描述。
以前的調查中,警方的關注重點是柯大明死亡前後和羅天喜死亡前後的動態。但是,在柯大明死亡前後,羅天喜的動態卻瞭解很少。這部分的缺失,或許是案件得不到進展的關鍵所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