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外表泛著青色光澤,像是一座古樸的青銅器。

一眼看去,這器物由一個個形似丹爐的小器物組合連線而成,但銜接得非常流暢,渾然一體。

此刻,足有上十人正在圍繞著這青銅重器,緊張地打出一道道印訣。

青銅重器內,幾株靈藥,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透過一個個丹爐似的部件。

這些靈藥並不是什麼稀奇的老根,只是元水蓮花、星元草之類的尋常藥材,即便是散修,一眼也能認出來。

因為這都是煉製培元丹的靈藥,在大魏帝國頗為常見,大多世家都有種植,包括林氏。

靈藥每經過一個爐鼎,都有人打出數道對應的印訣,催動一道道熾熱,席捲向那些靈藥。

很快,幾株靈藥便化成了幾團鮮豔晶瑩的藥液。

藥液繼續在丹爐內流轉,最後凝結成了幾顆乳白色的丹藥,從青銅器的末端飛了出來。

早已準備多時的林念文,看到飛出來的丹藥,信手一揮,將之穩穩地抓在了手心。

攤開手掌,看著靜靜躺在手心的三枚丹藥,他向來沉穩從容的臉上,此刻也不禁露出了一絲笑容。

“我們成功了!”林念文笑著一字一頓道。

“成功了!”

“是培元丹,我們成功了!”

“我們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

其他人也忍不住沸騰起來。

那幾枚丹藥,賣相併不怎麼樣,麻麻賴賴的,不如他們中任何一人平時煉製的丹藥。

但這確實是培元丹,而且是他們合力煉出來的培元丹!

煉丹,需要提煉藥液、凝液成丹。

這個過程說著很簡單,但實際把控卻很難,是一個極其微妙的過程。

這需要一名煉丹師反覆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成功率。

一直以來,煉丹主要流程都是煉丹師一個人的事。

因為這個過程太過於微妙,很難合作完成。

舉個例子,甲煉丹師提煉的藥液,交給乙煉丹師,可能一瞬間就燒成灰了,很難把握其中的火候。

別說不同的煉丹師,同一名煉丹師煉出來的同一種丹藥,每一爐差別都很大。

所以煉丹師出丹,總是不穩定的,永遠是個機率問題。

對此,林青山認為,應該提升標準化。

將每一個流程都制定嚴格的標準化,這樣才能讓不同的煉丹師銜接起來。

道理不復雜,可是知易行難。

林念文嘗試了許多次,最後決定重構煉丹手法,利用器物,將煉丹中不易操控的因素變得穩定可控。

這個過程是極其繁雜的。

因為煉丹過程有太多不易操控的因素,需要他創造許多新的器件。

好在林氏這些年一直在盡力網羅各種人才,為林念文組建了一支團隊。

面對這種繁雜的任務,團隊的力量遠勝個人。

不說別的,就說試驗各種思路,如果都要林念文親力親為,自己去動手煉製測試,那他得累死。

有了團隊,大多數繁而不難的工作就可以交給團隊中其他成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