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的聯合創始人搞定了好幾大供應鏈,晶片用了驍龍,這一點有前車之鑑,小米和驍龍談論合同的問題,僵持了幾個月都沒有什麼進展。

沈益這裡,也從驍龍那邊撈不著什麼好處,嚴勝正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呢,他給沈益通了電話之後,或者就給他明確的答覆:

“不要猶豫,時間就是金錢,閉著眼簽了他們的合同吧。”

所以這邊兒,在和晶片企業談論這一方面,倒是比小米那邊還要乾脆一些。

整合晶片這一方面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把高通的智慧財產權全部瞭解,然後消化了,這個時候和高通合作的一些廠商,大部分都是失敗的。

能夠成功的企業只有一成,所以他們挑選合作伙伴的態度也是慎之又慎。

高通現在有一款非常強烈的新晶片——MSM8260旗艦晶片。

這款旗艦晶片的售價達到了50石油幣,而且裝置的時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工程師調配,採購起來,價格也是比其他的晶片貴很多。

但是沈益並沒有挑選這款晶片,他採購了一款成熟的晶片,效能僅次於這個新旗艦,而且售價達到了30石油幣,只有新旗艦的60%。

之所以這麼做還是有他的考量的,如果像小米一樣採購這款新晶片。

那麼投入的資金和精力多不說,高通那邊晶片的產能肯定也是跟不上的。

如果這樣做的話,肯定會造成小米和他都缺貨的現象,簡直就是兩敗俱傷,誰都撈不著好處。

他做手機可不想缺貨,畢竟是線下機,不能和小米一樣那樣,因為缺貨被罵那麼多年。

等到這款新旗艦晶片成熟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再用,這是比較好的選擇。

他走的路子和小米不一樣。

小米做手機的前幾年,是真的賺不了多少錢的,就算加上系統的廣告收入也比不過其他的手機廠商。

也真的應了小米那句話:“賣手機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

這也是小米頻繁融資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雷布斯作為一個風險投資人,並沒有把自己所有的資金都投在小米上。

他一邊為小米拉著投資,另一邊自己建立的順為資本在不斷地投資其他新生企業。

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因為就算小米失敗了,他的損失也不是太高,而且自己投資的其他企業也能夠給自己帶來利潤。

不過真的做大了之後,他對小米的持股比例就太少了。

沈益這邊的手機戰略,是準備走精品路線,前期賺不到錢對他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賺到錢他也沒有辦法開拓線下市場。

所以用中端晶片也是壓縮成本的手段,不過這款手機的價格註定不能太高,沒有藍綠廠那麼離譜,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除了晶片這個特殊,其他的元器件供應商都是比較好說話的,投入的資金和工程師們要更少一些。

螢幕用了夏普的液晶屏, CMOS用了索尼的,運存和記憶體用了老合作伙伴西芝的。

其他不太重要的,誰都可以取代那種供應鏈,差不多都用了國內企業。

畢竟要等國產供應鏈崛起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要說扶持也應該是老牌的手機廠商和國家扶持。

他這樣的新創公司扶持,恐怕會死的非常快。

基本上能夠看得見的硬體都是用了大廠的,而且他們也能從這些大廠中拿來一些樣品來組裝測試。

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軟硬體結合研發,沈益興奮的直搓手,他們距離推出手機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