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利潤嘛,才堪堪十億出頭,而且這還是毛利潤,淨利潤差不多在5億左右。

同時他做的天目監控,銷量也是非常的高,而且還被建康市政府採購,吳郡其他城市採購天目監控的也不少。

監控系統,涉及了晶片、鏡頭、硬碟、CMOS等,這些硬體供應商沈益依舊還能聯絡到。

而且前不久跳槽的嚴勝,就是在手機內部結構上面的專家,做一名結構工程師,他和很多硬體供應商都有過交道,相當於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一個電話就能定位到當年的熟人,並且還聊的不錯。

畢竟現在的嚴勝老闆是沈益,做行車記錄儀和監控系統,好像只用了一年半,總銷售額,差不多在50億左右啊。

這的確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夥伴,不是外面那些雜七雜八的山寨廠商。

他們需要慎重考慮,成功機率非常的大。

而且沈益在軟體界的戰績也不用多說,推出一個飛書打破了北極熊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壟斷。

這樣的人才的確值得合作,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沈益的資金鍊。

儘管這些供應商們對沈益非常認可,但是他們合作的態度還是非常謹慎。

沈益的情況比小米要好多了,小米那邊談供應鏈才是最困難的,因為在當時沒有人能夠理解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做手機是個什麼樣子。

而且創始人雷布斯,也沒有什麼做硬體相關的經驗,再加上模式新穎,是手機廠商中的一股清流。

所以不被認可,尋找穩定的供應商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這也不怪這些供應商,他們也沒有那麼傲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現在國內的很多供應商都受過山寨機的苦。

畢竟做手機,和供應鏈的關係不像行車記錄儀那麼簡單,因為做手機很多元件往往是獨家定製的,需要手機廠商和供應鏈聯合開發。

很多的山寨廠商,往往動輒就定幾十萬的貨,但是這些山寨廠商的銷量沒有辦法保證。

到了賬期他們又不還債,所以那些供應鏈往往都是血本無歸,還倒貼錢。

因此這些供應鏈的合作態度非常謹慎,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是需要精挑細選的。

沈益在做硬體上面有些優勢,他在做行車記錄儀的時候就搞定了一大批供應鏈,由小及大,有了這方面的經驗,供應商們都選擇了相信。

所以想要取得工業鏈還是比較容易的。

小米那邊就不一樣了,需要大老闆雷布斯到各種大型供應商的老本營去商談,一遍遍、一遍遍的和他們講自己的商業模式,最後才能夠談攏,可謂是非常的艱辛。

所以沈益做天目行車記錄儀的行為是非常正確的。

就是因為記錄儀,他早就積累了一批供應商,比如說CMOS,他一次就能在索尼那邊拿到數十萬的原材料。

而且螢幕也能在夏普那邊拿,不過做智慧手機需要拿觸控式螢幕,單純的顯示屏不行的。

………

在諸夏市場上,智慧手機的風口清晰可見,iPhone 4進入諸夏市場後拋起了一陣熱潮。

HTC正式宣佈進入大陸市場,代替多普達全面接管其在諸夏大陸市場的相關業務。

而國產手機也紛紛進入搭載安卓系統的競爭領地,聯想、庫派、諸興各自都有智慧手機產品面市。

在軟體方面,這些廠商多用自己開發的系統,當然都是這些廠商自己“深度最佳化”的安卓系統。

而單純嘗試軟體的公司,也在這時候湧現出來。

但是沈益知道,如果只做軟體,會受制於硬體,所以軟體和硬體並行才是最好的路。

強如谷歌,明明安卓系統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他們可以躺著收費,但是依舊在自己做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