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那些被他踩著上位的廠商,有多麼的討厭他。

甚至在某些人的眼裡,沈益進入哪個行業就是哪個行業的災難。

一旦進入哪個行業,就是哪個行業的公敵。

其實也沒有什麼,無非就是沈益做得太好。

在一片稀爛的世界裡,看起來算是完整而乾淨的。

如果給沈益起個外號,那麼他一定就是“行業清道夫”。

而這些人也都想的非常簡單。

我們都很爛,你也可以爛。但是你要是一片大好,走進了我們的行業,那我們一定要攻擊你。

因為你影響了我們的利益。

這就是他們的想法,可以同流合汙,但你要是一身乾淨的走進來,那肯定會受到他們的敵視

那些娛樂公司非常討厭沈益,他們也害怕這個人走進了這個行業,會將這一片汙濁的水給濾清。

那可就沒有他們的生存之地啦,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們肯定不願意看見沈益走進這個行業。

所以就暗地裡聯合起來。

然後在明面上讓音樂人聲討他。

實則那些所謂的“音樂人”,不過就是擺在檯面上的工具罷了。

那個人雖然無名,但是隨他喊出沈益不懂音樂之後,非常多的人都跟著一起喊。

俗話說三人成虎,一個人叫喚,說沈益不懂音樂,那他可能就是譁眾取寵。

但如果是這一群人都叫喚,說沈益不懂音樂,適合早點退出這個行業。

那群眾們就會認為,他們說的就是對的了。

畢竟盲目跟風,鮮有自己獨立思考,是群眾的一個特點。

如果有獨立思考的,那他就不是群眾了。

所以音樂圈這場聲討沈益的聲勢浩大。

不少的所謂“音樂人”都對沈益所做的曲子提出了很多批判。

說什麼他沒學過音樂,怎麼可能自己會編曲。

肯定就是在外面花錢找了一個編曲的,然後買一下他的版權,將其說成是自己的,然後再用這種方式來炒作。

將自己炒作成一個年輕一代的全才,然後以此謀利,賺來的錢肯定比買曲子更多。

而且以此來營銷,也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他們將沈益的所作所為宣稱為絕佳陰謀的“商業炒作”。

其中真的有不少有資歷的“老傢伙”在不停的唾罵沈益。

比如說非常著名的矮大緊。

他現在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音樂人,但其實就是一個公知,被他們背後的公司推出來做靶子的傢伙。

有了這麼著名的音樂人帶頭,那下面那些人肯定就默默以為沈益真的是這樣的,他真的就不會什麼音樂,都是買來的。

然而事實卻真是如此,有很多人原本就看沈益不順利,現在出了這檔子事情,他們第一個站出來開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