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第一份簽名(第2/4頁)
章節報錯
暫停過後,林星享受到了防守的最高禮遇,各種各樣的夾防。
第一個進攻回合,他照常突破,結果布倫特·巴里第一時間就衝過來夾防了。
林星想也不想,直接把球分到了一側。
一發平平無奇的傳球,找到了盧西奧斯。
盧西奧斯也不負眾望,接球衝出去兩步,急停出手,成功打進了一記兩分。
林星也由此入賬了一記助攻。
波士頓,比爾·西蒙斯看著林星的這發傳球,更加確定了:
“便士的每一個球都飄逸靈動,斯大林和他相反,每一個球都簡單直接,直接到了粗暴狂野的地步。”
誠實的說,比爾·西蒙斯對林星的球風不太感冒。
因為九零年代,所謂的球風粗暴,或者說暴力美學,那是常態。
NBA裡,查爾斯·巴克利、卡爾·馬龍、帕特里克·尤因、沙奎爾·奧尼爾,誰不是暴力美學的代表?
暴力美學的確很吸引眼球,但看得多了,也就乏了。
突然冒出一個球風飄逸的便士,那能不吸粉麼?
但客觀的說,球風並不是評判一個球員是否天才的標準。
飄逸的便士,和粗暴的林星,在沒有直接交手之前,只能虛空對比。
虛空的對比一番,說一句比肩,還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就這麼想著,比爾·西蒙斯覺得,這場紛爭應該是爭不下去了。
回到比賽本身,俄勒岡州大的實力還是有的。
即便外線已經被林星打炸了,他們的內線雙塔還是發揮了作用。
斯科特·哈斯金幾乎同時打爆了塔沃爾,只是他的得分爆炸力遠不如林星。
加上查德·斯科特的兩記三分,短時間內,俄勒岡州大咬住了比分。
林星繼續掌控球權,也終於停了停他進攻的步伐。
某次突分,他給羅德·漢尼拔傳了一個大空位,結果漢尼拔投丟了這記三分。
很快,隊友投丟他的傳球成了常態,就像比爾·西蒙斯看到的那樣:
斯大林的傳球很平常,就是簡單直接的向外分球,這樣的傳球,很難產生質變。
沒有質變只有量變,數量一上去,隊友的投籃命中率就很難保證了。
隊友的幾次打鐵,讓俄勒岡州大看到了反超比分的希望,他們加了把勁。
進攻端,還是布倫特·巴里找到機會,把牌發給了哈斯金。
接著,哈斯金籃下轉身上籃得手,俄勒岡州大很快把比分的差距迫近到了只差2分。
這個時候,波士頓,比爾·西蒙斯摸著下巴:這場比賽的強度還挺高?
長灘分校的進攻,穆斯塔法·霍弗一如前幾個回合,正面頂著林星,完全不管身後大片空當。
反正,林星過了他,身後還有布倫特·巴里。
弧頂,林星拍打著籃球,抬頭看了一眼比分。
他想要一場碾壓,結果對手並不配合,他只能再用點力,逼迫著對手配合了。
弧頂一個迅疾的交叉步,似乎沒什麼變化。
電視機前的比爾·西蒙斯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緊接著,一個箭步衝出去的林星,卻令人意外的繼續提速。
強壯的身體就這樣撞到了布倫特·巴里,他卻衝勢不減,甚至衝刺的動作都沒有變形的意思。
反倒是巴里,被林星猛然一撞,直接就丟掉了防守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