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過後,超音速首先做出了進攻端的改變。

主要是佩頓已經連著拉胯了好幾個進攻回合了,就像某個沒存稿的苦逼寫手,不拉則已,一拉就是連續兩天。

本身佩頓的各種單打和突破,也不是超音速的主打進攻。

要不是小蟲的防守太爛,讓超音速覺得有機可乘,做出了改變。

按往常,超音速的打法應該是——

佩頓、坎普、德特雷夫·施拉姆夫甚至肯達爾·吉爾,都有持球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機會突破,每個人都能接球出手,唯一強調的是,速度。

聽著有點像是勇士前幾年的打法,動態進攻,多點開花。

實際上,還真是!

或者說,勇士現在的進攻打法,就是老尼爾森在喬治·卡爾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得來的。

這一切,都要往前細數——

老尼爾森的前任勇士主教練,是埃德·格里高利,但他只是一個代理主教練。

8788賽季,勇士的戰績太爛,前任主教練下課,格里高利中途接手帥位。

而格里高利的前任主教練,正是彼時執教生涯才剛剛開啟的喬治·卡爾。

喬治·卡爾的執教生涯之初並不算成功,他執教了一個半賽季的騎士,中途下課,執教了一個半賽季的勇士,還是中途下課。

不過這兩次短暫的執教經歷,讓喬治·卡爾確立了他的戰術思路,就是動態進攻+多點開花。

可以說,老尼爾森離開雄鹿之後,突然從防守轉到了進攻,很難說不是受到了喬治·卡爾的啟發。

不過後來,這套打法在老尼爾森和喬治·卡爾的手中,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老尼爾森愈發忽視防守,他的球隊越打越快,把進攻打到了極致。

喬治·卡爾卻反思了他在騎士、勇士失敗的經歷,做出了改變。

超音速的這套打法,進攻還是沒有太多的變化。

就比如暫停回來的這一球,佩頓不再單打,而是施拉姆夫站出來,高位背打了一個。

他打得很乾脆,背打接轉身,想都不想就是一箇中投出手。

可惜,防他的是林星。

這球被林星干擾的死死的,哐噹一聲,沒進。

籃板被穆林搶到手,轉身,勇士繼續嘗試反擊。

但還是老樣子,超音速的退防很快,遏止了勇士的反擊。

前場,林星第六次用他的屁股對準了佩頓。

佩頓他急了:“Fk,你沒完沒了了是吧?”

林星只能給他六個點,他也是沒辦法啊,正面過不去,不用屁股他還能用哪呢?

或者,躲到一邊混日子去?

那也不是林星的作風啊,不管怎麼說,這比賽,還得是他來carry,才有機會贏。

話是這麼說的,這波背打,林星還是感受到了變化。

首先是佩頓的單防,他很明顯的防得很緊湊,就像是沒把林星轉身突破放在眼裡一樣。

林星扭頭往後瞄了一眼,很快,他看到了坎普的協防。

要說喬治·卡爾的變化,就在防守端了。

他意識到:只靠進攻,或許能夠保證贏球,但絕對沒法觸及成功。

所以,他結合了防守。

球場上,林星背身推進,坎普緊接著就夾防過來了。

面對夾防,林星沒有粘球,而是速度飛快的把球分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