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NBA自殘第一人(第2/5頁)
章節報錯
雖然保羅·韋斯特法爾很快換了塞德里克·塞巴洛斯去盯防林星,並且加上了內線的協防和補防。
但僅僅一個回合之後,林星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他照抄了打超音速的打法,突破、球分側翼,給狂人、小蟲接連餵了好幾個一對一的球。
一對一,凱文·約翰遜的防守還不錯,但丹·馬爾利就差點意思了。
外線,勇士還是撕開了口子。
比賽變成了進攻大戰,兩邊你來我往。
一時間,比分竟然是咬死了。
不過這才是九零年代NBA的常態,因為少遠射,那種動不動就打花的比賽,其實是少之又少的。
比賽一直打到了第三節的最後階段,兩隊同時換人,準備讓主力休息一段時間。
畢竟再強的體力怪人,也沒法維持一整場狂風驟雨一般的衝刺。
衝幾下,歇一會,才能保證一場比賽不至於開場即秒射。
但就在兩隊都上了替補的這段時間,3分的分差突然就抹平了。
不但抹平了,太陽還靠著丹尼·安吉的兩記中投,反過來拿到了一個3分的領先。
究其原因,還是太陽的板凳深度更出色一些。
勇士的板凳陣容,說白了就戴爾·埃利斯和史蒂夫·科爾能看,剩下的一堆西比埃。
太陽的板凳陣容是經受過考驗的,內有.格林和馬克·韋斯特,外有丹尼·安吉和埃利奧特·佩裡,都是一上場就能打得。
靠著替補陣容的發力,三節結束,太陽反過來領先了3分。
“夢幻開局然後輸掉比賽?”
林星搖了搖頭,他拒絕這樣的首秀。
於是,第三節到第四節之間的節間休息,林星提出:“我覺得我們要針對一下凱文·約翰遜的擋拆進攻了。”
拋開替補陣容反超的這些比分,縱觀第三節的前半段,主導了太陽各種攻勢的就是凱文·約翰遜了。
林星認為,只要鎖死凱文·約翰遜的擋拆進攻,太陽的進攻就完蛋了。
可結果,老尼爾森搖頭拒絕了:“別想那些了斯大,第四節我們就只有一個打法,提速!”
林星愕然,但又不覺得意外。
都是跑轟進攻,老尼爾森的跑轟進攻和德安東尼的跑轟進攻完全不同。
德安東尼至少還會強調強調防守,強調強調進攻端的小配合。
老尼爾森完全相反,他的球隊除了人盯人和一些簡單的區域聯防,就沒有更多的防守了。
至於進攻端的小配合?老尼爾森攤手:需要配合嗎?
進攻端,這支勇士的理念就是:
折返衝刺,外線能投就投,投不了就拉開單打。
這也是有了林星之後勇士的外線三星還是首發,而沒有分出一人去打第六人的原因。
老尼爾森看重的不是空間,而是球員一對一的能力。
至於現在,他強調的“提速”,說起來就有點瘋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