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的跳球,林星這個2米06的“中鋒”又贏了。

很多時候老尼爾森都會想,這個狀元選得值啊!

開場跳球的時候他是中鋒,到了比賽開始,進攻的時候他是控衛,防守的時候他又是大前鋒。

如果有需求,讓林星去打得分後衛和小前鋒,也不是不行。

真·五個位置都能打!

贏下了跳球,勇士開場的第一攻即刻襲來。

和原本的歷史線相比,這支爵士沒有了拜倫·拉塞爾。

因此三號位,他們只能使用蒂龍·科爾賓、這個爵士未來的主教練作為首發。

而當前場,林星弧頂停住腳步,抬手就從運球后衛小蟲手裡接過籃球的時候,

他這才發現,頂上來對位他的是蒂龍·科爾賓。

“?”

單手抓球的林星,當時就給底角錯位盯著穆林的馬龍遞了個問號。

說好的正面對抗幹一架呢?你怎麼慫了?

其實馬龍心裡也苦,對位而已,這點小事他還不至於慫。

主要還是傑裡·斯隆發話了,讓他離林星遠點。

斯隆和老尼爾森不同,這位可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除非馬龍能有什麼說服力很強的理由說服斯隆,否則,斯隆絕不會改變他既定的戰術打法。

但馬龍能有什麼強有力的理由啊?他防林星的效果會更好?

別逗了,就他那大前鋒的速度,林星過著玩。

換蒂龍·科爾賓,加上籃下大中鋒的協防,防的肯定比馬龍強多了。

所以啊,就算是為了更輕鬆的拿下這場比賽,斯隆也有理由讓馬龍換防。

蒂龍·科爾賓的防守不錯,或者說,他擅長的就是防守。

這年頭還不流行3d,因此身體素質不錯、進攻端偶爾能拉出來單幹兩個、防守出眾的科爾賓就是最頂級的角色球員了。

但林星對他,只需要一個直直的衝刺。

最快的一步,然後進一步加速,林星就這樣肘了進去。

也不知道是為了證明自己其實沒慫,還是爵士另有安排。

反正就是,林星衝進去的第一秒,馬龍就放空了穆林,跑過來夾擊了。

看著大空位的穆林,林星雖然有很多問號,卻還是第一時間就把球傳了過去。

大空位的機會,穆林當然不會錯過。

“手起刀落,三分命中!”

“這球,卡爾·馬龍放的太多了啊,他太急於協防斯大了。”

總結:馬龍的鍋!

解說席上的兩位也開著玩笑:“明明開場慫的沒對位,為什麼協防還這麼積極呢?”

場邊,斯隆對此心知肚明。

但他還是表達了對這一防的不滿,站在場邊指了指馬龍。

即便是馬龍,面對斯隆的指責,他也只能舉手認下錯誤。

接下來的進攻回合,兩人終於面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