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灘分校vsUNLV的這場比賽,還不至於引起全美的討論。

但林星VS伊塞亞·萊德爾,熱度就非常高了。

93屆模擬選秀五之二,大概也就等於是這屆NCAA前五巨星中的兩個。

這樣一個交手,自然就備受關注了。

所有人都以為這會是一組火星撞地球的對決,可結果……

許久不見的亨利·阿伯特——

“我就直接說了,伊塞亞·萊德爾的表現太讓人失望了,

上半場他沒有和斯大林對位的那段時間,他的表現就已經無比糟糕了,

等到他和斯大林對位,差距就拉的更大了……”

從林便之爭開始關注林星的比爾·西蒙斯——

“賽前,NBA的專家、球探對斯大林的評價是:他太年輕了,進攻端一招鮮,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大了。

和這場比賽他的對手,大四的、進攻自稱萬花筒的伊塞亞·萊德爾完全是兩個極端。

結果,一場大戰,斯大林告訴那些專家和球探,年輕不是他的問題。

至於進攻一招鮮?斯大林至少還有一招能鮮,伊塞亞·萊德爾一招都鮮不了,

進攻萬花筒又如何?”

以及長灘御用記者凱文·丁——

“一場勝利,為新賽季49人隊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同時,也提醒體育畫報,新一期的模擬選秀,可以讓斯大林至少進入前三了。”

從亨利·阿伯特這個堅定的林黑,到比爾·西蒙斯這個不太欣賞林星球風的路人,再到凱文·丁這個堅定的長灘分校支持者。

他們對這場比賽的賽後評價,基本也就等於是輿論對這場比賽的評價了。

可以說,在連克杜克和UNLV,連續對位擊敗格蘭特·希爾和伊塞亞·萊德爾之後,

對林星的那些不太正確的評價,現在都已經被糾正了。

比如,很多選秀專家都認為,林星太年輕了。

九零年代初,新秀太過年輕不是什麼好事,年輕球員被認為應該在大學待足夠多的時間。

原因是這個年代的NBA認為——

高中聯賽的強度太低,從高中聯賽中脫穎而出的年輕球員,身體、心理和技戰術都不成熟。

高中聯賽的他們表現得再怎麼出色,都需要NCAA的磨礪和考驗。

但現在,原本應該是磨礪、考驗林星的NCAA聯賽,卻成了林星一個人的舞臺。

他持續的碾壓一切對手,證明了:

NCAA對他而言,強度和高中聯賽沒什麼兩樣。

這種情況下,年輕,就不是他的問題了。

至於進攻一招鮮,對此有各種不同看法的選秀專家仍然為數不少。

有人看好,林星能夠在進入NBA後開發出更多的進攻手段,畢竟年紀擺在這,身體也擺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