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媽祖”與“千里眼、順風耳”
章節報錯
上回講到與鄒君有過一面之緣的“道明大師”正率領“九華山道場”的一眾和尚們在強行度化“吉爾伽美什”,且進展很順利。
就在各路“道場仙門”弟子趁著隨機傳送之便,正在“西天”各宇宙介面我行我素時,“媽祖”林默娘也降臨在一處懸空大陸。
“咦,此乃何處?怎麼感覺像是回到了下界凡間之‘西域’了呢?”林默娘自從被“天庭”封為“海神”即“媽祖”後,便隱藏修為待在下界太陽系地球上的東方古國閩浙外海某仙山洞府即“紫霄宮”修煉,時常會接到周邊各處漁民、海商求助或祈福之香火。
不過,由於海外客商往來與“大東洋”與“大西洋”之間,而恰巧“媽祖”的道場正好位於海路交通“十字路口”附近,即“千里石塘”與“萬里長沙”。此乃往來於東、西方世界任何海船都必須經過的航道,因此方便“媽祖”透過“千里眼”與“順風耳”去了解這些來自“異域”的“西洋凡人客商”們的大致情況,並從其自帶的文化習俗與宗教信仰中去進一步瞭解“西方異能界”概況。
“啟稟主人,您猜的沒錯,這確實乃下界‘西域’百姓們心中信仰顯化之‘天堂’,還有西域‘天方教’為證呢。”二怪回應。
“噢?是麼?這倒是有意思了,咯咯。那就讓你們兄弟倆各憑本事再仔細查探一番速速與我彙報唄,咯咯。”林默娘妙目顧盼地撇了左右兩個樣貌醜陋“痴漢”一眼,隨即抿嘴嬌笑道:“妾身知道你們哥兒倆在想什麼?不就是想得到妾身的身體麼?那就好好表現唄。”————“呃……屬下不敢,屬下知罪!還請主人莫要再拿屬下們開玩笑了,畢竟我倆技不如您,願賭服輸,豈能再……?”
這兩個與林默娘在“打情罵俏”的醜陋痴漢便是“媽祖”的手下“千里眼”與“順風耳”,乃當年林默娘在下界修行時,由“赤腳大仙”特意向“天庭”借調的“斥候神”,並與“天庭”打賭:先讓這倆神祇下界為妖並阻撓林默娘修行,若她能戰而勝之則待她死後封神時為她手下;若林默娘不能降服二怪則須心甘情願為妖怪妻共侍二夫。其實,此賭局對“天庭”來說穩賺不賠,故應允之。
於是,“媽祖”變成了下界太陽系地球凡間東方古國民間“道教”與“佛教”的“混合神”,即在“道教”信仰中被認為是保一方平安的“女神仙”,在“佛教”信仰中就變成了“觀音菩薩”的化身。其實,在凡間百姓們的心中,“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等,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等共同信奉的神祗,因為在海上航行常受風暴襲擊而船沉人亡。百姓生命安全成為了航海主要問題,故把希望寄託於神靈保佑,且在船舶啟航前先祭“天妃”,祈求“媽祖”保佑一帆風順。
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為“林默娘”,誕生於北宋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並且於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逝世。“媽祖”作為“民間神祈”、“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因此,奉祀“媽祖”的宮廟,在沿海各省、市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外,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媽祖”因此而得名。
隨著“媽祖信仰”的擴散,民間產生了媽祖信仰與多種宗教混合現象,比如:在下界凡間東南亞,百姓往往將“媽祖”與“觀音菩薩”一起供奉,而“媽祖”的“陪侍神”即“千里眼”和“順風耳”,則明顯來源於佛教的“天眼通”和“天耳通”。因此,很多佛教徒相信,“媽祖”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甚至連“媽祖”本身就是一位“佛教女神”,就好比鄒君修煉各種功法,不知該將自己歸為仙、佛、神、聖?還是歸為妖、魔、鬼、怪?總之,“修真界”不是凡人能理解的,即便林默娘佛、道雙修,也是修真者!
據說,下界凡間有莊德《媽祖史事與臺灣的信奉》一文,對臺灣各地“媽祖廟”和“天后宮”作了一個統計,發現有確切年代可考者三十九座,建於明代者二,其餘為清代,其他僅知大概情形者三十五座,共計七十四座。其信奉者之眾,可見一斑。然而,在下界凡間的元代,一些地區的“天妃廟”由僧人主持,但到了明代,卻由明朝皇帝欽定“天妃”為“道教神靈”,使許多“天妃廟”歸入道觀統一管理。故在下界凡間,從宋朝起至清朝止,歷代皇帝們先後36次冊封“媽祖”林默娘, 並將其列入國家祀典,震動天庭。
不過,下界凡間有不少凡人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東方古國東南沿海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如“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媽祖”影響力擴大,其信仰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等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在“赤腳大仙”推薦下得以在“天庭”封神,地位力壓“四海龍王”,成為了下界東方古國“閩臺海洋文化”及“東南亞海洋文化”之重要元素。儘管“四海龍王”對此強烈反對,奈何其修為境界不過小小“金仙”,如何能敵赤腳大仙?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四海龍王”只好忍受羞辱,被迫在“天庭”眾仙、神、佛面前承認“玉帝”冊封“媽祖”,畢竟“封神大戰”後,龍族由於得到了“天庭”大力扶持,雖說有水之地皆可為道場,但也容易驕傲自滿,需要好好敲打一下了。可是,龍族因其“妖獸體質”須消耗大量修真材料且進階緩慢,無數年來也沒有出現幾個實力達到“天尊級別”的人物,就連“四海龍王”修為境界也僅僅從當初的“真仙”進階到“金仙”而已,若非“天庭”掌權者刻意照顧“龍族”,則四海龍族早就被各路神仙滅無數次了!
當然了,“赤腳大仙”之所以力挺“媽祖”,不光是因為自己將其收入門牆並傳承道統,而是“天庭”中儒、釋、道三大勢力互相博弈所致,畢竟“四海龍王”乃“玉帝”冊封的“天庭”地方官員,而“八部天龍”中之“龍眾”卻為“佛教”的“護法天神”之首,唯有道教未曾有“龍族”手下,但即便是有也僅僅作為神仙們的坐騎或寵物而已。因此,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與地位,“道教”眾神仙尤其是“三清”便決定暗中扶持一些力量來抵消“龍族”的影響,而“媽祖”的出現就恰到好處,畢竟赤腳大仙有求於三清。
“赤腳大仙”的修為境界已達到了“大羅金仙”,但想要進階“混元大仙”還是很有難度,這不僅因為自己乃“散仙楷模”沒有師父指點修行,而且從“大羅”進階到“混元”還需要渡過“殺伐無量劫”,也就是上古時期“封神大戰”期間,神仙們為了自保而不被“榜上有名”,被迫用自相殘殺的方式來給自己找替死鬼,而這場“血腥考試”的“主考官”們就是以“三清”為首的“天道聖人”。因此,“赤腳大仙”才不得不化出無數“分身”參與“天庭”的各種任務,比如“八仙”之“藍采和”就是為“替劫”而生。
正因如此,“赤腳大仙”在背地裡抱住了“三清”的“大粗腿”之後,才敢在“凌霄殿”上和“玉帝”、“王母”打賭,至於自己的徒弟“媽祖”林默娘是死是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徒弟被“天庭”封為“海神”,那麼自己不僅面子上有光,而且也好向“三清”交出“投名狀”,保證自己將來只要成功渡劫進階“混元散仙”,則必定歸屬於“道教”一派,屆時更能讓“道教”影響大增。
於是,宋朝作為下界地球凡間東方古國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朝代,從北宋開始便透過“朝廷冊封”來使“媽祖”神格化。因此,林默娘被稱為“媽祖”(當時閩臺百姓對女性祖先的尊稱)後,不僅受世人建廟膜拜,而且還經過“宋高宗”金口玉言封為“靈惠夫人”,成為南宋朝廷承認的“神祇”,並隨著南宋商船頻繁自福建出發,傳播到了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南洋諸國如新、馬、泰、越南等地。待元朝統一天下後,更令此信仰迅速傳遍沿海,天津、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
至於“千里眼”、“順風耳”如何成為“媽祖”的“陪侍神”,卻有多種說法,而且還都是來自下界地球凡間百姓們人云亦云。不過,這哥兒倆確實是東方古國上古神話及民間宗教信仰中的神仙之一,關於這哥兒倆的生平傳說有很多,大概可歸為下三種說法。
“順風耳”即下界凡間上古神話傳說中能聽到很遠聲音的“能人異士”,若表意則指“能夠聽到隨風而來之聲音的耳朵”。同時,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也是傳說中神仙們的“順風耳”。其實,“千里眼”和“順風耳”是“道教”中的兩位守護神,其地位雖然不高卻流傳很廣,並有《封神演義》中的“千里眼”、“順風耳”為佐證,還有“三星堆”出土文物“千里眼”、“順風耳”。
其一,據說“媽祖”前世在下界凡間修行時,下界有一對“兄弟”即“順風耳”、“千里眼”為妖禍害一方。其兄叫“高明”,其弟名叫“高覺”,因參加爭奪天下霸權之戰而敗亡後魂歸“桃花山”,化作藤精樹怪擾亂地方、為害百姓。待媽祖經過此山,高氏兄弟向媽祖逼婚,媽祖被迫與之相約鬥法,敗則從之,勝則收僕。高氏同意,決戰結果為兄弟落敗,故二妖終成了“媽祖”之僕從。
其二,據說商朝末年,紂王手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兄為高明,弟為高覽。高明能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覽能耳聽八方,人稱“順風耳”。在商周交戰時,兩人各憑本事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成為周軍營中眾將的心腹大患。後來,周營想出一計,以戰鼓擾亂“順風耳”之聽力,以旗幟遮住“千里眼”之視線,並灑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失效,最終被姜尚用打神鞭打死。
那受制於奇謀而亡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心有不甘,怨念重生,於是化作“妖魂”盤踞在“桃花山”上,歷經三千年才等到“媽祖”前來收服。二“妖魂”因幻化成藤精、樹怪與“媽祖”鬥法不敵,又怕再次被殺,便雙雙跪倒“媽祖”面前口稱“師父”,說:“大仙在上,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願誠心皈依門下,共計天下蒼生。”此後,“媽祖”身側就多了這倆相貌嚇人的侍從了。
其三,據說這二人並非兄弟,且在公元982年,歲次壬午,湄洲嶼西北方桃花山上,有二怪狀貌猙獰,目似銅鈴,齒如短劍,身高丈餘,聲若銅鐘,來去如飄風閃電,時常出沒作祟。林默娘攜銅符等上山,經一番劇烈鬥法,默娘念動神咒,持絲帕一拂,使二怪眼花身痺被降服,願歸正,在莫娘左右隨侍修行,並輔佐驅邪鎮惡,默佑眾生。千里眼姓金,順風耳姓柳,於清同治八年封為將軍。
……………………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