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片庫的價值(第1/2頁)
章節報錯
布魯斯羅森布魯姆在倫敦的行程,只持續了三天時間,除了第一天到來時和韋恩深聊了一場,剩下的時間裡,他都在忙著正事,就連離開倫敦的時候,兩人都沒顧得上再次坐下來談談。
不過這位華納兄弟發行主管的動作非常快,就在時間來到一月份中旬,韋恩剛剛拍攝完所有在倫敦的戲份,原地解散劇組後,一間有關小巫師的工作室正式成立了。
這間工作室,沒有引起任何媒體的注意,如果不是尼娜一直盯著這件事,恐怕就連韋恩,也會忽略掉這間不起眼的工作室。
很明顯,布魯斯羅森布魯姆在某種程度上,一次性徹底搞定了那位女作家,工作室的成立,就意味著小巫師的推廣工作,會快速在全球大規模擴散。也意味著,在華納兄弟內部,這個系列叢書的電影改編計劃,被正式推動了。
整個一月份的後半個月,韋恩都忙著在歐洲大陸四處取景,拍攝計劃中最後的一點鏡頭素材,而這時,北美頒獎季也徹底進入了高巢。
哈維韋恩斯坦帶著《莎翁情史》,從頒獎季正式開始後就在上躥下跳,他可一點都沒有韋恩的含蓄,有些事情做出來,當然就更加沒有所謂的底線。
但不得不承認,在他換著花樣的各種公關手段下,這段時間,他簡直成為了無數學院成員的寵兒。甚至在他和韋恩偶爾的電話中,就毫不客氣的表示,每個人都有弱點或者喜好,我要做的就是抓住它們,然後想盡辦法滿足這些。
討好有權勢的學院成員,滿足他們的一些“小癖好”,畢竟這些權勢人物,代表的遠不只是自己的一張選票,而是身後的一大票其他成員。
不過,這些只是哈維韋恩斯坦公關動作的一小部分。向全北美幾千名學院成員發動郵件轟炸,電話轟炸,有目的性的郵寄《莎翁情史》的錄影帶,等等粗暴卻實用的招數,他是一點都沒放過。
千萬別小看這些小手段,就比如說有目的性的郵寄錄影帶,同錄影帶一同被接收的,還有一款做工精緻,卻又沒印著任何品牌的錄影機。
而無論哈維韋恩斯坦大範圍撒網轟炸,還是他頻繁在洛杉磯舉辦觀影酒會,毫無疑問,都是在儘量將《莎翁情史》這部電影的名字,傳到各位學院成員的耳中。
別懷疑,學院幾千名成員的平均年齡都不小,大部分人,壓根就不會觀看提名影片。而他們投票的原則,其實憑藉的就是腦子裡的印象。所以才會一直有人說,奧斯卡獎的投票者,全都是在用腳投票。
當然了,想要讓《莎翁情史》的影響力足夠大,肯定離不開媒體。這部分公關資金沒得省,因為每一個有野心奧斯卡的影片,都在這個時間點大力宣傳自己的名字。
而從進入一月份開始,很多情況就已經明朗了起來,哈維韋恩斯坦第一時間鎖定了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
“有些電影能夠充當飯前飯後的消遣,有些電影卻註定能夠成為人們記憶裡的里程碑,還有些電影,從拍攝出來開始,就不斷用人道主義的外衣,挑戰著觀影者的心裡底線。
如果要給《拯救大兵瑞恩》一個定位,只要你耐心的扒開影片的人文外衣,就會發現,這就是一部赤洛洛靠著血腥鏡頭,來吸引眼球的惡俗爛片。”
“戰爭總讓人聯想到史詩,史詩十有八九又會描寫戰爭。二戰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詩。
今年爆火的《拯救大兵瑞恩》,毫無疑問就是想告訴電影觀眾,真實的戰爭到底有多麼殘酷。可惜,本來能夠成為經典的電影,在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鏡頭下,卻成為了一部為了吸引票房,拼命堆砌血腥場面的惡俗影片......”
“強行扇情,把觀眾當做傻子一樣的強行扇情,這是我在看《拯救大兵瑞恩》過程中,最難以忍受的地方。影片毫無新意,對戰爭的反思猶如強行加戲,不得不說,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就不適合拍攝R級片。
看完《拯救大兵瑞恩》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心裡,R級片等同於大尺度血腥場景。不得不說,他或許真應該和自己的好友韋恩去聊聊,到底該怎樣拍好一部R級片......”
一夜之間,市面上忽然出現了大量批判《拯救大兵瑞恩》的言論,大一點的媒體專欄還好,至少沒有指名道姓的批判導演本人。
但是二三流的電影媒體,就沒那麼好說話了,很多評論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的範疇,不但將《拯救大兵瑞恩》,形容成了一部開場20分鐘後毫無看點,只是靠血腥鏡頭吸引眼球的惡俗電影,還將矛頭對著了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基因大時代》
彷彿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就成為了一個“爛片導演”,媒體們不但從個角度批判《拯救大兵瑞恩》,更多有關他私生活的無端爆料,也開始逐漸在八卦小報上流傳。
沒人關心這些訊息是真還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影迷對好來塢大導演的私生活非常好奇。這也就促使了,後面又越來越多的八卦小報,加入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媒體狂歡當中。
“哈維,我得提醒你一句,有些事情別做的太過火了,斯蒂文絕不僅僅像表面上一樣,一直都是一個儒雅的老好人。”
一月底,剛剛返回洛杉磯的韋恩,和哈維韋恩斯坦一起,坐到了比弗利的一間商務會館當中。兩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韋恩對這個大胖子的提醒。
這種大量僱傭搶手,玩命黑競爭對手的手段,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是這個大胖子做出來的。此前雖然奧斯卡的競爭十分激烈,但也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不顧臉面的玩命抹黑競爭對手。
“放心吧,韋恩。”
大馬金刀坐在沙發上,哈維韋恩斯坦毫不客氣的說道:“我有充足的把握,讓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焦頭爛額,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等到奧斯卡結束後,他在做些什麼,恐怕也來不及了。”
看著眼前這個得意的大胖子,韋恩沒有再繼續提起那位老好人。其實事情一點都不復雜,這個大胖子用出的手段堪稱粗暴,可效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好。
就比如說妖魔化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類似的手段只要不要臉,效果就會好的超過想象。
他隱約記得,這個胖子就是從今年,開始頻繁的使用這個手段。不只有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遭殃,後面《鋼琴師》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簡直被這個胖子妖魔化到了全球皆知的地步。
電影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有意獎項的電影,受到的影響會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