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美元,這個數字代表著的意義,對於現在的來說非常特殊。眼光都不用放的太長遠,僅僅是在兩年之前,環球影業豪擲兩億美元的《未來水世界》,撲的簡直沒法看。

如今,《泰坦尼克號》在長達三年半的製作時間裡,陸陸續續也燒進去了兩億美金,很難不讓媒體展開聯想。不用說如今的這個年代了,就算時間向後撥動二十年,兩億美金的製片成本,仍然是好萊塢乃至世界上獨一檔的。

此時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其實心裡也在打鼓。《泰坦尼克號》自從全部製作完成後,無論是圈內人士還是媒體,對這艘大船一致都是冷嘲熱諷,就連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高層,實際上也並不太看好影片。

之所以會出現浩大的首映式,以及在上映前不遺餘力的展開宣傳,更多的是因為被龐大的製片成本綁架,二十世紀福克斯在《泰坦尼克號》宣發投入上面,完全是被強行推著走,騎虎難下更多於心甘情願。

在各種嘲弄、玩笑、諷刺當中開畫的大船,也不一定都是壞處,無論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看好這部片子,可也為這艘大船,贏得了全北美的關注。

就像今天的這場首映式,到場的媒體超過兩百家,紅毯一旁的記者最少四五百名。龐大的關注度,未嘗不是另一種低成本的宣傳方式,二十世紀福克斯甚至為了這艘大船,在旗下的福克斯電視網,保持全程直播《泰坦尼克號》的首映禮。

圈內大量一二線明星、各路導演大咖的到場站臺,讓這場不被看好影片的首映式,充滿了星光。

詹姆斯卡梅隆作為主人,一直都站在劇院的門口迎接來賓,除非是必須需要他親自陪同的嘉賓,他本人就那樣安靜的站在紅毯盡頭,看著一個個圈內大明星走上紅毯。

恰恰韋恩,就是卡車司機不可能怠慢的嘉賓,別人來站臺,或許是受到二十世紀福克斯與派拉蒙的邀請,或許是為了蹭熱度和曝光率,他則完全不同,誰都知道,他從不願意高調出席這種場合,能來,完全是因為在奧斯卡舞臺上的一個承諾。

“詹姆斯,就像是我幾年前拿到兩億美元,著手製作《蝙蝠俠:黑暗騎士》時那樣。”

與詹姆斯卡梅隆握手過後,韋恩三人一邊往裡走,一邊寒暄著。“媒體和很多圈內人,都在嘲笑華納兄弟對我的放縱,不僅嘲笑《蝙蝠俠》被我接手是個笑話,媒體上還不斷大量報道,譏諷《蝙蝠俠》會成為我事業上的滑鐵盧。”

聳了聳肩,他轉頭看著身邊沉默的卡車司機,嚴肅的繼續說道:“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那些嘲笑《蝙蝠俠》的人,到最後全都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笑話。”

“謝謝。”

看著這位比自己小不少的年輕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真誠的點了點頭,嘴角掛上了一絲笑容。“韋恩,你對《泰坦尼克號》的信心,簡直比我這個導演還要足。”

“那是因為我瞭解你的能力。”

幾人走進休息室,韋恩不時的與問好的嘉賓點頭致意,與對方的聊天聲卻沒停下來。“在我少年時期,可是為《終結者》第一部,貢獻了11.5美元零花錢,你不知道,從看到那部電影起,我就知道導演是個天才,不折不扣的天才。”

11.5美元,恰恰就是一張電影票錢,兩個男人幾乎同時笑出了聲。

在北美,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那就是電影票的定價。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看一部電影的票價就是10美元出頭,到了現在的九十年代後期了,走進影院看一部電影的票價,仍然不過就是13美元而已。

更讓人驚訝的,卻是哪怕再過上十年時間,看一場電影的價格,仍然還是十幾美元。如果計算通貨膨脹,美元貶值帶來的影響,實際上二三十年的時間,北美電影票就沒怎麼漲過價。

實際上後來北美電影票唯一的一次大規模漲價契機,也是由詹姆斯卡梅隆所創造出來的。沒錯,就是3D的大規模流行,當《阿凡達》帶動的3D熱度蔓延全球,院線公司終於藉著這股熱潮,定下了3D遠高於普通電影票的價格。

這個規律適用於全球所有電影市場,相關從業人員心裡都清楚得很,3D放映的成本,基本上和2D沒有任何差別,但是,這確實讓電影院和資本都預設的最好漲價理由。

“我今天實在是太忙了,韋恩。”

vip休息區一角,詹姆斯卡梅隆稍稍停留著十幾分鍾,抬起一隻手,指了指樓下影院門口的方向,略帶歉意的說道:“等忙過這一段,我請你一起打球,到時候我們可以坐下來好好聊聊。你能來站臺捧場,我非常高興,再次感謝。”

說著,卡車司機站起身,再次與韋恩握了握手,準備下樓去繼續迎接來站臺的嘉賓。

“聽著,詹姆斯,我不是開玩笑。”

用力握了握卡車司機的手,韋恩的臉上滿是嚴肅的神色,低聲說道:“我希望由你親自頒給我的小金人,再由我親手放回到你的手上,ok?”

“ok。”

詹姆斯卡梅隆臉上先是一陣苦笑,搖了搖頭,看著對方認真的眼神,他收起所有想法,認真的點了點頭才轉身離去。

有些事情沒法避免,今天有很多次,韋恩也都在腦子裡思考,《泰坦尼克號》的宣發力度,放到好萊塢一線商業片的範疇內,絕對算不上力度大的,最多也就是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