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d,一筆讓人激動的龐大收入,不是嗎?”

隨著助理小姐的敘述,韋恩不得不感嘆了一句。相比自己作為導演,拿著圈內最頂級的20+20片酬,真以收入來看,還真比不上以電影公司老闆的身份,投資一部大賣影片。再加上華納兄弟完善的後續運營渠道,直接就能把大賣影片所有後續利益榨乾。

就比如《無間行者》,這部影片受到奧斯卡效應的影響,後續的錄影帶一直賣的非常不錯,影片的R級片屬性,在錄影帶租賃買賣市場也比較佔便宜,所以儘管過去了這麼長時間,這部影片一直都沒跌落過北美錄影帶銷售排行前十。

還有《駭客帝國》第一部,因為《駭客帝國》第二部的大火,同樣帶動了這部電影的錄影帶市場,這兩部影片韋恩旗下的工作室為主體,都要佔據全版權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不算這兩部影片之前已經分成的收入,這次華納兄弟,就向格林伯格工作室內打入了1億2500多萬美元,要知道,這可不是一錘子買賣。或許這些後續收入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往下掉落,但是這部分收入哪怕再過上十年二十年,依然能夠每年為他創造大筆收益。

“演員工會、編劇工會、甚至導演工會,都每年會公佈會員的平均薪酬。”自己親口說出來的數字,尼娜同樣感嘆不已,尤其是她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類似這兩部影片一樣性質,格林伯格工作室和華納兄弟聯合投資製片的專案,在隨後兩三年內會陸續上馬很多。“怪不得製片人工會,從來不會親口公佈製片人的收入,這方面的後續利益太恐怖了。”

“你錯了,尼娜。”

伸出一根手指,韋恩對著助理小姐搖了搖。“收入恐怖的,只是那些身兼製片人和電影公司老闆的會員,對於那些不參與電影投資的製片人來說,收入反而並沒有明星大咖多。”

幾乎稍微瞭解好來塢運作規則的人都清楚,這個圈子是以製片人中心制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劇組當中,只有代表資方的製片人才是權利中心,並不是導演或者明星。

《踏星》

這也是那些一線明星大咖,圈內頂尖大導演,都會想要兼職一個製片人頭銜的主要因素,因為這個頭銜,能夠有效的保證自己在劇組內的權利待遇。

但相比其代表資方在劇組內的絕對權力,製片人的收入就要比明星大咖、電影導演低多了,至少明面上的收入要低得多,甚至還比不過一些幕後核心團隊主管的薪酬。

只有那些不斷成功的知名製片人,能夠主動發起專案的製片人,才有可能與製片公司簽下帶後期票房分成的合約,但這部分票房分成也不多,正常來說也就是幾個點,而他們本身的基礎薪酬,更是低到只有百萬美元的級別,這個收入,哪怕持續到二十年後也沒什麼太大提升。

可如果是像韋恩這樣,以電影投資者的身份作為專案製片人的,那收入就是另一個高度了。畢竟類似這樣的製片人,基本上都屬於電影公司的老闆,一部大火影片的後續收入,就能持續很多很多年,只是這份收入的收款方不是個人是旗下電影公司罷了。

“科林霍華德帶領普華永道的會計師團隊,對這兩部電影的後續收入盯非常死。”尼娜顯然並不想與老闆討論製片人收入問題,把話題又拉回正事上面。“相信這部分收入的水分很低,就算有一些小貓膩,也只會出現在海外周邊授權上面。”

默默的點了點頭,能做到現在這一步,韋恩已經很滿意了。電影公司,尤其是華納兄弟這樣慣用左手倒右手的電影巨頭,想要隱瞞一些電影相關的收入,簡直不要太簡單,事實上只要不做的太過分,他都不會提出任何意見。

就像尼娜說的那樣,就算是有一些小貓膩,也只會出現在海外電影周邊的授權數字上面。這方面的情況絕對有,但只要有科林霍華德帶領的會計師團隊盯著,就不會摻雜太大的水分。

別看他是華納兄弟的股東,但在這方面上,也不會有任何區別對待,畢竟與華納兄弟簽訂合約的,是格林伯格工作室。

相對統計資料雜亂無比的兩部影片後續收入,韋恩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上的收入,就要透明明瞭的許多。

“基礎薪酬最後一部分690萬美元,華納兄弟這次選擇提前一起結清了。”尼娜看了看自己的工作記錄本,繼續彙報著這次被結清的收入。“按照導演、製片人合約規定,以及圈內大家都遵守的規則,基礎薪酬的最後一部分,應該是在影片下檔後結清,但是這次估計華納兄弟流動資金充足,提前給了這部分錢。”

根據韋恩和華納兄弟簽訂的合約,他的主要薪酬以導演這個職位為主體,基礎薪酬也就是所謂的2000萬美元。這部分錢,在電影開拍前,電影后期製作完成後,華納兄弟已經按照規則兩次打進了他的賬戶1310萬美元,所以,這也是最後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