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橄欖枝(第2/3頁)
章節報錯
基本上只要是主流媒體的報紙,格林伯格莊園天沒亮之前都能收到,海拉轉身將一大摞報紙放回茶几上,客氣的點點頭。“如果有其他需要,你隨時可以叫我。”
“thankyou,夫人。”
克里斯托弗諾蘭能夠看得出來,包括接自己進來的安保,以及這位管家,全都沒有提前叫醒主人的打算。不過這也說得通,他來以前,就已經預想到了類似的場面。
與其他初來洛杉磯的新人不同,他本身就是一個已經拍攝過電影的導演,有些事情看的相當明白,憑藉自己現在的面子,恐怕還沒有打斷那位好來塢大人物睡眠,臨時起床見自己。
在心裡默默地考慮著見面後的說辭,克里斯托弗諾蘭端起咖啡喝了一口,隨手翻開了一張報紙。
“細數過往那些被奧斯卡拋棄的好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其中最可惜的那一檔。
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辦前,學院大肆宣佈,今年他們會進行年輕化的改革,而我們看到的,就是年輕演員凱特布蘭切特當選本屆奧斯卡影后。這也許就是學院核心成員們,自認為的年輕化改革!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發現,學院核心成員的組成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依舊保持著老派的作風,甚至,這些把持學院的核心成員們,還沉醉在所謂的“黃金年代”中,依舊不肯正視時代的發展。
就是因為《莎翁情史》的影片風格,更符合他們幻想中的“黃金年代”,這部片子就能壓倒一切,收穫6項奧斯卡重量級大獎?如果說年輕化改革是這樣的,那麼,影迷一定不會接受學院的說辭。
很多人恐怕都在疑惑,為什麼學院會視《拯救大兵瑞恩》的優點不見,將所有重量級的認可,全都給到一部小眾傳記影片上。透過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表現,不難發現,學院並沒有進行所謂的年輕化改革,反而愈加表現的保守、老舊......”
看著手中的《紐約客》,克里斯托弗諾蘭搖了搖頭,很明顯,在奧斯卡結束的第二天,這份行銷全北美的主流報紙,正在堂而皇之的為《拯救大兵瑞恩》抱屈。
甚至他都能想象的出來,今天的大部分媒體,主題就是為《拯救大兵瑞恩》抱屈。
“評委們難道真的看不見嗎?湯姆漢克斯的表演深入靈魂,偉大的演技完全不是那個義大利導演可以比的。還是說學院為了搞所謂的平衡政策,徹底無視了偉大演員為之做出的努力?”
“據相關資料統計公司調查,全北美現存的學院成員,六十歲以上的就佔到了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這恐怕才是《莎翁情史》成為大贏家的根本原因!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恐怕會有導演或製片人,鋌而走險的直接拍攝“黑白默片”來衝獎,畢竟,這才更靠近老年評委們的口味不是?”
“公關遊說團隊的偉大勝利,本屆奧斯卡......”
讓克里斯托弗諾蘭沒想到的是,他接連拿起幾份主流報紙,《紐約時報》,《芝加哥太陽報》,《電影》,《娛樂》,甚至就連《華盛頓郵報》上面,統一都充斥著對本屆奧斯卡的不滿聲音。
很顯然,相比奧斯卡舉辦之前的熱度來說,結束後的爭議性,反而在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而很諷刺的是,奧斯卡舉辦前學院宣傳要進行年輕化改革,結束以後,媒體卻默契的,統一將矛頭對準了學院的“守舊”和“保守”。
“不好意思,我這段時間的工作太忙了。”
正當克里斯托弗諾蘭,看著手中的報紙出神時,韋恩從樓梯上走了下來。一屁股坐到沙發上後,聳聳肩說道:“你知道的,這是我難得能睡懶覺的時光。”
“早上好,格林伯格先生。”
急忙放下手中的報紙,克里斯托弗諾蘭客氣的打著招呼。“是我來早了。”
他很聰明,即使看到了從樓上下來的兩位好來塢女星,也刻意忍著沒有亂看,雙眼直勾勾的盯著身邊的男人,直接忽略了那兩位向餐廳走去的女人。
沒錯,主流報紙上面,全都是對於昨晚那場頒獎典禮的議論聲。可他也沒有忽略,只要與娛樂沾邊的報紙上,也都貼著一張韋恩摟著兩位好來塢女星,彎腰鑽進汽車的照片。
“報紙上,肯定是對奧斯卡的爭議聲音佔據了主流吧?”
掃了一眼茶几上的報紙,韋恩沒有拿起來觀看,他一邊向管家海拉招招手,指了指茶几上的咖啡杯,一邊隨口與這位倫敦導演閒聊。
“爭議很大。”克里斯托弗諾蘭點點頭。
從茶几上摸出一支香菸點燃,韋恩用力嘬了一大口,笑著搖了搖頭。“時間長了,嗯,多經歷過幾屆奧斯卡,你就會習慣了。”
媒體總是這樣的,千萬別看他們的議論聲佔據了主流,可實際上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任由他們怎麼報道,不光改變不了已經結束的頒獎典禮,也照樣改變不了接下來每年一屆的頒獎典禮。
說白了,媒體的嗅覺就是話題熱度。過往許多年的奧斯卡,分蛋糕的意味濃郁時,就比如那些沒有一部影片,能夠拿到四座以上小金人的時候,媒體上是一片批評聲,批評的主題就是分蛋糕。
可當今年的第71屆奧斯卡結束,出現某一部影片拿到多個大獎時,他們爭論聲依舊不絕,只是換成了其他能引起熱度的話題罷了。
所以說,別管學院採用的是分豬肉的方式,還是採用的一家獨大的方式,全都不可能做到讓媒體們靜默。
有討論才有熱度,這裡面有著很大的默契度,媒體,奧斯卡上的失敗者,學院,可以說所有人都在這個默契當中,存在著若隱若現的影子。
“媒體們從不關心誰是奧斯卡大贏家,他們唯一關心的東西,就是能不能找到可以炒作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