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驚爆眼球(第1/2頁)
章節報錯
韋恩早就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了,如果時間往前倒退五年,那麼他即使不出席任何活動,一心只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自然也沒人會注意到他。
時至今日,要是再說他無足輕重,那絕對是在蒙著耳朵裝蒜。
韋恩格林伯格這個名字,自從被越來越多的媒體,稱為好來塢九十年代導演代表那刻起,不管是其自身的影響力,還是其身後所代表著的電影資本,註定他就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一座大山。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學院並沒有刻意壓制過他,甚至還給了韋恩好來塢近三十年來,最為隆重的待遇。
不管從哪個角度上來看,他都沒理由裝死狗,在好來塢這場最盛大的晚會上缺席。
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終究有一天會變成韋恩他們這一輩的學院,當然了,不管時代怎麼進步,當韋恩他們也變成一個糟老頭子的時候,口味必然也會偏向他們年輕時代的電影,就像現在的老頭子們喜歡六七十年代的電影口味一樣。
今年的奧斯卡,媒體和公眾的總體評價趨向於平澹,主要理由就是缺乏足夠多的重量級作品。儘管包括《莎翁情史》、《楚門的世界》、《美麗人生》等影片,都收穫了評論界非常多的讚譽,可是始終不能掩蓋這些影片,在票房表現上面的疲軟。
由此看來,反而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成為了並不多的公眾點之一。
本來韋恩的《閃電俠》,註定也會是吸引眼球的大作之一,可提名者午宴結束之後,所有人都十分清楚,今年這屆奧斯卡,與韋恩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關係,恐怕就連學院,也沒指望靠著《閃電俠》來吸引收視率。
表面上,學院一直強調的都是“電影藝術”,可實際上他們比誰都明白,沒有相當票房基礎的影片,天然就會缺少觀眾的。而清一色“藝術電影”在奧斯卡這個最高舞臺上進行角逐,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奧斯卡的收視率。
自從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奧斯卡舞臺就一直堪稱是神仙打架,細數之前那幾年的各大贏家,哪一家不是還沒收穫小金人前,就賺足了公眾注意力?
恰恰今年,彷彿驟然就進入了另一個極端,根本就沒有既收穫了不錯的市場成績,又在“電影藝術”上足夠的片子。
一直以來,學院就不需要這樣的片子獲獎。但是,學院卻需要這樣的片子,走上奧斯卡的舞臺進行角逐。
不管是《泰坦尼克號》、《阿甘正傳》,還是《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單》,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在成為當年奧斯卡大贏家之前,也從沒有缺少夠分量的競爭對手。
而今年入圍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當中,也就《拯救大兵瑞恩》,在票房成績上說的出去。可因為某些前瞻性、不能言說的原因,這部影片在本屆奧斯卡上的表現,也並不被學院高層看好。 …
過往“商業成績”與“藝術追求”的代名詞韋恩,今年則早早的就退出了爭奪的中心,而且很多明白人都已經早都知道了,當韋恩在《無間行者》上面收穫了想要的一切,轉頭就開始專心漫改電影開始,他近幾年就已經徹底放棄了獎項上的爭奪。
很多北美主流娛樂媒體,普遍認為這屆奧斯卡,會成為九十年代以來最平澹的一屆。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學院需要韋恩等人的如約出席。學院從不是一個人的學院,好來塢星光閃耀的場面,也從不是某一個人能塑造出來的,有一些默契,當你走到了那個位置後就必須要遵守。
頒獎典禮近在眼前,哪怕本屆奧斯卡被媒體們認為平澹,可他們依舊沒有放過獲獎熱門人選的打算,特別是在一些容易出現“大新聞”的獎項上。
恰巧,不管是哪一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都是最容易出現“驚爆眼球”事件的,也是競爭最激烈的獎項。別看說起來,更具分量的最佳影片等榮譽,好似在地位上要超過影后,可真論起競爭的殘酷程度,影后的寶座一直都是第一。
各種奧斯卡前瞻性報道、電視節目中,凱特布蘭切特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呼聲非常高,甚至高過了以演技著稱的梅麗爾斯特里普。
理由非常簡單,由於時間安排、影片上映節點等原因,凱特布蘭切特手握兩部影片,《尹麗莎白》與《莎翁情史》。別看這兩部影片的票房不怎麼樣,很多影迷表示一部都沒走進影院看過,但在專業評論圈,她的表現收穫了大量認可,特別是在《尹麗莎白》中的精彩發揮。
至於《莎翁情史》,那就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演技這東西,一直都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讓人哭笑不得的也在這裡,很明顯她在《尹麗莎白》中的表現堪稱完美,可《尹麗莎白》的製片公司是時代華納旗下的電視臺,並沒有任何為影片出血公關的打算。
反觀另一部讓人褒貶不一的《莎翁情史》,在整個頒獎季的表現卻堪稱大手筆。私下裡無數圈內人,都猜測哈維韋恩斯坦因為當年《落水狗》、前年《英國病人》的折戟沉沙,今年徹底發瘋了。
不算暗地裡花費的支出,明面上這個胖子投入的遊說資金,就已經大概近700萬美金!這樣的數字,在這個時代,完全就是不能想象的。
但一小部分人,心裡卻清楚得很,這個摳門的大胖子,之所以這次有能力玩這麼大,就是因為其背後站著一個不差錢的主兒。
而且這部分了解事實的人,心裡都在期盼著哈維韋恩斯坦這個胖子,在奧斯卡上再次折戟沉沙。他們都很厭惡肆無忌憚的金元攻略,以及哈維韋恩斯坦毫無下限的抹黑、潑髒水手段。
更陰暗的心思不是不存在,甚至這些人都想知道,如果哈維韋恩斯坦在狂撒這麼多美刀後,並沒有得到想要的。他背後一直若隱若現的那位“黑暗暴君”,事後會不會榨乾了他身上的肥油。 …
也就是在奧斯卡正式舉行的前兩天,學院中突然傳出一種聲音,聲稱學院必將進行年輕化的改革,特別是對年輕人的隱形歧視,是之後年輕化改革的重點方向。
而奧斯卡年輕化的改革,很可能從這一屆就著手開始。
當這個訊息出現後,很多媒體都懷疑,這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了引起公眾對奧斯卡的,從而使用出來的小花招。
可即便是學院對外發言人失口否認,也不能改變本屆奧斯卡驟然升溫,開始引起全北美討論熱潮的事實。
“學院那群老頭子說的話,聽聽就好了。實際上相比他們叫囂的年輕化改革,還不如放屁的味道濃烈。”
坐在多蘿茜·錢德勒大廳紅毯外的遮陽棚下,韋恩揮手製止了卡梅隆迪亞茲為自己整理衣領的動作。他看了一眼紅毯兩側密密麻麻的影迷和記者,撇撇嘴對身邊的湯姆克魯斯繼續說道:
“湯姆,不要對所謂的年輕化改革太過上心,相信我,除非哪一天那些老傢伙們全都死光,否則,你這張帥氣的臉蛋,就是他們對你最大的歧視。”
太平洋時間1999年3月21號下午,第71屆奧斯卡於各種流言中正式開始。韋恩出席正式場合的女伴娜奧米沃茨,也因為遠在紐西蘭拍攝《金剛》首次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