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絕對的女性為主角的電影,這確實是個大膽的嘗試,不過當韋恩給娜奧米沃茨分析過利弊後,澳洲女星最終還是捏著鼻子預設了下來。

他使用的理由很簡單,作為澳洲女星已進入好萊塢,就一直羨慕、並作為目標而努力的物件,搬出來茱莉亞羅伯茨,無疑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想要成為大嘴朱一樣能抗票房的頂級女星嗎?那這就是一條捷徑。

“以正常的方式,這個年代,包括之後的很多年,也很難再有另一個大嘴朱式的女性超級咖出現了,這是一條直接向製片公司證明自己的捷徑。”

韋恩的這句話,牢牢的被娜奧米沃茨刻在了腦子裡,的確,好萊塢多數女星都是以出演花瓶類角色為主,而在一部商業片當中,能夠成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作為一個花瓶就已經合格了,如果還能得到影迷的追捧,那就表示著已經成名,最起碼不會缺少劇本接。

這條路是成名最快的捷徑,如果以這種角色成名的女星,擁有足夠的憂患意識,那就一定會想辦法尋求轉型,畢竟,這個圈子永遠不會缺少火辣的漂亮女演員,只作為一個花瓶來說,可替代性成本太低了。

而事實上,茱莉亞羅伯茨那樣能穩定拿到2000萬片酬的女星,現在圈子內也只有她一個而已。韋恩深知,這位大嘴美人也非常聰明,在年輕時,或者說顏值巔峰時賺夠了錢,然後毅然決然的轉型幕後,成為了一個成功的製片人。

反觀現在的娜奧米沃茨,就是處於一個漂亮花瓶的狀態。要麼就把花瓶之路進行到底,成為這方面圈內公司的第一選擇。要麼就安下心來打磨演技,如果能像梅麗爾斯特里普那樣,成為演技派的代表女星之一,也就不用再發愁30幾歲以後的職業生涯了。

顯然,澳洲女星不可能做到梅姨的程度,但是想靠花瓶類角色成為圈內一線,倒不是不可能,可是等到過了顏值巔峰期,或者又有更加討觀眾喜歡的花瓶出現呢?

這樣看來,主演由純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在票房上獲得一定的成功,向製片公司展示自身的票房號召力,絕對是夢幻般的選擇,可前提是,得有一家傻子一樣的製片公司,願意投資製作這樣違反市場規律的影片。

其實,在韋恩的想法中,更願意讓娜奧米沃茨轉型做製片人,自己手裡專案肯定是不缺,並且還有一定的成功保障。兩者無論是圈內地位還是權利,都幾乎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是他知道這個女人的執念是什麼,從對方願意在好萊塢打零工養活自己七年,也要成名這件事上看來,就幾乎不可能說得動這個女人改行,成為一個名氣享譽全美的一線大明星,才是這個女人幾次來到好萊塢的理想。

“韋恩,這樣做真的沒有什麼問題?”

華納製片廠導演辦公室內,娜奧米沃茨和尼娜二人,看著工作人員除錯電視機,澳洲女星一臉不可思議的問道:“今年頒獎季重要的獎項你都到場了,像是哥譚獨立電影獎那樣的獎項,你都親自到場領獎了,反而要缺席更加重要的金球獎,明天媒體上恐怕會炸開鍋的。”

“放心吧,電視電影金球獎,跟奧斯卡不會產生一美分的關係。”

一直盯著桌上的工作記錄,韋恩頭都沒抬回了一句,語氣中帶著誰都聽得出來的隨意。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北美電視電影金球獎的邀請函,就已經郵寄到了格林伯格莊園,相比於那些更讓他在乎的工類頒獎典禮,這個普通觀眾心中的奧斯卡最大前哨獎項,他反到一點都沒放到心上。

因為他十分清楚,北美電視電影金球獎的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具體誰能獲獎,完全掌握在96名記者的喜好當中,根本就與奧斯卡前哨不沾邊,兩者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投票群體。

其實會讓大部分普通觀眾,產生這是奧斯卡最大前哨獎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這個年代,北美電視電影金球獎頒獎晚宴的舉辦時間。

2003年之前,金球獎的頒獎晚宴,都是在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奧斯卡投票之日的前幾天舉行,兩者之間幾乎相隔沒幾天的舉辦日期,非常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而等到2003年之後,北美電視電影金球獎,才會改變舉辦日期,開始固定到每年的一月份中旬舉辦,主要目的,就是以示與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有所區別,把兩者之間容易讓人誤會的關係撇清。

實際上韋恩本來都準備出席今年的金球獎了,但是布魯斯羅森布魯姆傳來的一些猜測,讓他乾脆直接放棄了親自到場,直接來到了華納製片廠,選擇盯著《黑暗騎士》的後期工作。

“沃茨女士,除錯好了。”

工作人員客氣的和娜奧米沃茨打了聲招呼,電視上已經出現了金球獎的直播節目,看情形,紅毯已經要走的差不多了,主鏡頭頻繁的切換到主會場中的明星大咖身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