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三月末的陽光,已經再次恢復成了暴脾氣,清晨剛剛過去沒多久,就開始玩命的向大地傾倒熱量,照射的整座莊園,明亮、刺目。

吉米帶著一臉疲憊,坐在莊園客廳休息區,百無聊賴的盯著一份《紐約客》,坐在沙發區的另外幾人同樣如此,所有人彷彿都在盡力放輕自己的動作,就好像這樣不會吵到還在三樓臥室熟睡的主人一樣。

可實際上,就算他們在客廳一起大喊大叫,也沒法吵到隔音能力一流的別墅主樓,更別說是封閉效果極佳的主臥室了。

能讓包括魯本、安娜夫婦在內的幾人,這樣做的理由,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韋恩的壓力有多大,當一切都過去後,突然之間收穫了最好的結果,必然會卸下所有壓力,放鬆緊繃的神經,好好睡上一覺。

“吉米,你確定不需要吃點早餐?”

當經紀人的肚子,再次發出明顯的抗議聲音時,安娜格林伯格把目光從手中的報紙上抬起,看向坐在茶几對面的經紀人,又再次問了一句。“韋恩他們還不知道要睡多久,誰知道會不會一覺睡到中午去,如果我是你,就不會餓著肚子繼續等下去。”

“ok。”

經紀人站起身,張開雙手用力伸了個懶腰,看一眼時間,發現時針已經走過了數字九,他無奈的搖了搖頭,現在又困又餓,可所有人都在等待的正主,卻躲在被窩裡呼呼大睡。

客氣的對魯本和安娜點了點頭,吉米邁開腿向著餐廳的方向走去,一邊走,一邊對正好進入客廳的管家海拉聳了聳肩。“該死,我感覺自己快要餓扁了,女士,麻煩給我弄點吃的,最好能快點端上餐桌的。”

管家微微點了點頭,轉身向著廚房走去。“沒問題,稍等五分鐘。”

坐到寬大的餐桌旁,吉米再次聽到自己肚子的叫聲,撇撇嘴無聲苦笑了一下,早知道是這種狀況,他就應該在家裡休息幾個小時再過來的。

趁著吃著還沒端上桌,他再次把目光放到了一直抓在手中的報紙上,如同想象中一樣,今早發行的報紙,不論是主流媒體還是三四線的八卦小報,統一都對自己的客戶大唱讚歌,有些誇獎,就算是自己都看了都會覺得肉麻。

那些體量較小的娛樂媒體這樣做還情有可原,畢竟他們需要藉著各種熱點事件,瘋狂增發副刊來吸引眼球,增加銷量,可是就連一些權威性媒體,也是這樣的口吻時,讓吉米一度感受到了不真實感,彷彿自己真的不夠了解自己客戶真面目,儘管他們已經緊密合作了快十年。

就比如手中這份《紐約客》,享譽全北美的著名中生代影評人,大衛登比撰寫的文章中稱:

“韋恩格林伯格,他是北美好萊塢中那頭健壯的大象,而緊密圍繞在他身邊的那群追隨者們(鐵桿影迷),則將他視為開啟好萊塢新一個“黃金年代”的導演旗幟,北美大眾,卻稱呼他是所有億萬富豪中,最後騎士精神的擁有者!是什麼樣的傳奇人生,才會讓他擁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抬起自己的一隻胳膊,吉米用力抓了抓有些蓬亂的頭髮,他此刻最想幹的事情,就是狠狠的給自己的大腿上兩巴掌,看看到底是誰在說胡話!這難道說的是自己那個陰險、唯利是圖、貪財好色又怕死,身體裡天生就流淌著資本家骯髒血液的客戶?!

這個答案,沒人能給他解釋,畢竟對韋恩大唱讚歌的媒體不止這一家,玩了命誇讚的影評人,也不只是大衛登比一個人。

無奈的搖了搖頭,他繼續順著報紙往下看去。“1970年3月3日,洛杉磯傳統富人區馬里布海灘的一傢俬人醫院,誕生了一位即將顛覆北美電影規律的猶太男孩,韋恩格林伯格!

韋恩的母親安娜是一位溫柔女性,身兼短篇作家、編劇和製片人幾個身份,對電影藝術有著獨特的見解。父親魯本,則是一家小電影公司的老闆,同時也自然是製片人聯盟中的一員。

這樣一個電影藝術世家,卻在韋恩五歲時搬離了燈紅酒綠的洛杉磯。即使遠離了世界電影藝術的中心好萊塢,也並沒有使幼小的韋恩遠離電影藝術,在搬到遠離洛杉磯市區上百公里的文圖拉縣農場兩年後,他就對父母說,自己的願望是長大後能成為一位成功的導演。

八歲獨自寫出第一個短片劇本,十四歲時開始擺弄16毫米手持攝像機,這個立志要成為大導演的小男孩,幾乎把自己童年和青年的所有時光,都交給了讓成年人看了都會感到頭疼的電影理論書籍!不僅如此,他在沉迷學習製作電影相關的一切知識時,在學校裡每門功課還都保持著A的評分,包括體育運動。

面對這個孩子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堅持的夢想,母親就像是他身邊不斷閃爍的光,每當休息時,總會透過自己當年的關係,帶他走進好萊塢中的各大劇組,親眼觀看一部電影是如何誕生的,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韋恩離開父母的庇護,在母親的支援下,獨自一人回到洛杉磯讀大學。

是的,他以異常優異的SAT成績,成功收到了擁有全北美排名第一的電視電影藝術專業,南加州大學的入學邀請函。從入學那天開始,他就成為了同學和教授眼中另類的怪人,他所拍攝的實驗短片,幾乎都有著共同的特點:血腥、暴力、黑暗、玩弄人性等等元素,被所有人認為是小眾到不能在小眾的電影型別,曾經有一些教授斷言,這個天賦驚人的孩子即使畢業,也很難在好萊塢中生存下去。不過,金子的光芒終究無法被掩蓋,南加大資深影視教授安德森霍羅威茨先生,一眼就發現了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在其他人紛紛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一直鼓勵他要堅持自己的風格。有了霍羅威茨教授的照顧,讓韋恩在南加大的四年學習生涯中,逐漸完成了一個導演學徒到正式導演的積累。

四年後,這個與眾不同的男孩,拿著從父親手裡融來的一百二十萬美元支票,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製作出來了自己的畢業電影長片《忌日快樂》!儘管一度找不到任何願意發行這部新手之作的電影公司,儘管在聖丹尼斯電影節上屢屢碰壁,但這依然沒有澆滅他的導演夢。

又過了幾個月後,抱著《忌日快樂》膠片複製的韋恩格林伯格,敲開了好萊塢傳統六大巨頭之一,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房門。原本只是抱著嘗試想法的他,在現任福克斯ceo、前發行主管湯森羅斯曼看完影片後,被直接給出了對於新人非常罕見的買斷髮行優厚合約。

於是,這部以大學生為主要視角的荒誕黑色恐怖片,一上映就引起了無數年輕人的關注,票房在無數圈內人目瞪口呆的注視下屢創新高。也是因此,韋恩向二十世紀福克斯賣出了《忌日快樂》全部版權,收穫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就在電影火熱放映的階段,韋恩格林伯格這個陌生的名字,成為了無數電影公司都在調查的重點。轉折來了,當他的新專案再次拿給二十世紀福克斯稽核時,卻被潑了一盆冰涼的冷水,最終因為種種原因之下,雙方結束了短暫而又甜蜜的合作關係。

時任華納兄弟執行長的凱文特蘇哈拉,無意間聽說了這個孩子的導演才華,派人找到了他,表示華納兄弟願意給這個天才投資,並且還不會干涉他的創作自由。也是在這個時期,凱文特蘇哈拉的這個舉動,為日後華納兄弟營收力壓其他好萊塢五大巨頭的場面,逐漸展現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