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感覺莫名其妙,查爾斯羅文還是搖了搖頭,沒有繼續問下去,從搭檔口中能掏出來的線索並不多,只會增加自己的好奇心,索性還不如不知道。

攝影棚中幕後工作人員在忙碌的收拾,韋恩回到自己的臨時辦公室,把繪製好的分鏡頭稿、提前準備好的拍攝計劃,和機位佈置等檔案都交給尼娜收好,靠在沙發上點燃了一支香菸,靜靜的等待外面工作的結束,然後離開。

作為曾經的影迷之一,不光是他自己有這種感受,相信很多人也擁有同樣的感受,如果仔細觀看克里斯托弗諾蘭三部曲的話,就會發現,第一部和後兩部的風格,有著相當明顯的差別,這一點在哥譚市的背景設定上相當明顯。

第一部的哥譚市,鏡頭給韋恩大樓、貫通全城的哥譚單軌和奈何島,都有相當足的特寫。到了第二部,哥譚單軌沒了,奈何島就剩下了名字,就連韋恩大樓都變了。而到了第三部,寫的是哥譚,卻讀作New York!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三部曲系列,在第一、二三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背景差別,其問題根源就在華納兄弟本身的規劃上。

他們原本打算將《蝙蝠俠:開戰時刻》、《超人歸來》一起作為DC電影宇宙的開始,所以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第一部時,本身是應該有一個,為了未來DC宇宙而準備的詳細背景設定,哥譚市的地圖和建築風格應該就包括在裡面,該用特效的地方,克里斯托付諾蘭想不用也不行。

然而,一切計劃都趕不上變化快,《超人歸來》電影口碑的斷崖式下跌、崩塌,讓華納兄弟的高層又來了一波謎之操作,選擇放棄超人系列電影,還有整個連帶的DC宇宙計劃後續。

可是另一邊的《蝙蝠俠:開戰時刻》與《超人歸來》不同啊,影片不但拯救了已經口碑崩塌的蝙蝠俠電影,並且在還影迷中積累了不錯的新口碑,華納兄弟不可能捨得放下《蝙蝠俠:開戰時刻》所創造的機會。

於是事情就有了意料之中的反轉,他們索性就放手讓克里斯托弗諾蘭,按照自己的想法、風格繼續拍下去,把這個三部曲當做一個單獨的盈利系列。

這就是許多影迷感覺第一部很漫畫,之後兩部卻畫風突變,變成個人風格強烈的警匪片既視感的原因。

有時候換句話來說,假如《超人歸來》的超人重啟系列,沒遭遇那麼大的挫折,我們今天未嘗不能看到DC宇宙名導演組團,大戰漫威羅素兄弟流水線的盛況......當然了,華納兄弟的高管們和股東們,嗯,比較玄學!

其實現在圈內的很多人疑惑的點,韋恩可以說是心知肚明,無數人都在等著DC宇宙的失敗、夭折,然後變成一個個單獨分割開來的系列。

畢竟DC漫畫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一點其中的故事,再不濟也瞭解正義三巨頭,而想作出一個同世界觀,同緯度的電影宇宙,超人克拉克肯特這位行走在人間的真神,以及神奇女俠戴安娜普林斯這類高魔角色,必然不可能如果漫畫中那樣,在大熒幕上和蝙蝠俠這類角色歸攏到一起。

韋恩在很小的時候,就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後來一想到身處的這個年代,就每每啞然失笑,現在可沒人見識過超級英雄在電影院氾濫成災,氾濫到讓各種反英雄類電影大行其道的場景。

乍一想,這些難題放到大熒幕上,都是幾乎無解的bug,可他和別人不一樣啊,他可是經歷過後世那個資訊大爆炸的年代,有一些路線是完全可以嘗試、模仿的。

可能很少會有人仔細考慮過,漫威大法的威力也確實大,可漫威世界沒有高魔人物設定嗎?估計鞋拔子臉的奇異博士肯定會罵罵咧咧的退出群聊,雷神托爾也會微微一笑,免費給你來感受一下喵喵錘的厲害。

所以自己的腦子想不出好辦法,難道不會結合那些集合無數精英計劃好,並且實驗成功的方法嗎?韋恩一直都覺得,這才是他對比其他人最大的優勢。

當年漫威走到山窮水盡,一線親兒子都被賣光的情況下,孤注一擲的賭博物件是誰?鋼鐵俠,沒錯,就是那個凡人之軀的鋼鐵俠。要是拿鋼鐵俠放到奇異博士和雷神托爾一起對比,想想都知道沒有任何可比性。

但是奇怪的事情就在這裡,影迷們,包括無數媒體和影評人們,為什麼電影宇宙都看到復仇者聯盟3,復仇者聯盟4了,卻沒有人提出,或者擔心發現如同超人、神奇女俠和蝙蝠俠,那樣強度不統一的問題?

事實上這就是漫威那群設計者的能力體現,他們用系列電影的拍攝、放映節奏,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下,完全合理的接受了類似的設定,僅僅是這一點,就完全開啟了韋恩的思路。

蝙蝠俠能不能和那些高魔人物放到一起,又不會讓人覺得突兀?當然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急功近利,拍完了蝙蝠俠直接就上馬人氣怪獸超人,或者直接玩一出蝙蝠俠大戰超人,那肯定沒有任何說服力。

就好比鋼鐵俠第一部上映後,立馬讓他去和滅霸幹一場,恐怕是傻子都接受不了其中的違和感。而之所以後面大家都能接受,鋼鐵俠和滅霸硬鋼,靠的就是節奏良好的鋪墊和升級。

然後回過頭再仔細想想,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背景設定,是不是和鋼鐵俠頗有相似之處呢。兩人都是頂著首富的花花公子,最大的超能力就是鈔能力,錢!除了一個身處黑暗中苦大仇深,而另一個身處聚光燈下逗比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