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明顯加快了和華納的談判腳步,而華納也想盡快啟動專案,雙方都不想再出現意外。

經過五天內兩次具體細節商談,吉米和韋恩再次坐在了華納大廈會議室中。

與前三次的談判溝通不同,這次華納兄弟ceo親自到場,參與簽約前最後一次談判。

相比於眼前在導演待遇分成方面互相爭論的雙方,ceo凱文特蘇哈拉的注意力,明顯放在了眼前的詳細拍攝計劃書上。

一週前他就粗略看過一遍劇本和計劃,現在又仔細看一遍計劃書,他要確保專案簽約前沒有任何隱患。

韋恩做的計劃書並不厚,本身它就對內容和長度沒有任何規定,關鍵在於計劃做的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專業素養。其中的表達能不能做到淺顯易懂,要包涵所有重要資訊,又要製作人和製片公司都能理解。

他現在手中這份計劃書,從一開始的影片立項籌備,到後期製作理念,全部都是一目瞭然,規劃的清晰明瞭,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專案可行性非常高。

凱文特蘇哈拉繼續往後翻著,按照所列選項一頁一頁看了過去。

‘電影商業計劃和具體目的概述,劇本和製作內容簡介,所寫劇本版權證明檔案,近期驚悚片潮流和發展趨勢,影片目標市場調查和潛在觀眾目標群體,近期同型別影片票房對比和預算對比。。。’

看的他一陣心中讚歎,在這個年齡段的導演當中,能把一份專案計劃書做成這樣的,他幾乎沒見過。經歷最多的卻是那些抱著個劇本,就以為能要電影公司求著投資的傻蛋。

這個導演最起碼能當得起南加大高材生的名頭,其中專業的行業知識積累,是半路出家那種導演望塵莫及的。

這樣的知識積累和行業認識,豪不誇張的說,直接去做製片人都綽綽有餘。

所有一切寫的清清楚楚,仔細看看就給人一種靠譜的感覺,絕不是那種嘴上喊著藝術,卻只有一個簡單的劇本框架,連基本的計劃都不會制定的自嗨導演。

而這些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凱文翻到後面,見到了更加詳實的內容。

影片的製作拍攝團隊,從導演到劇組工作人員,甚至演員都提前圈定了選擇型別。已經確定下來需要邀請的劇組工種,每個職位上都新增了基礎簡歷。

對於沒有確定的職位,也列出了需要條件,以供華納製片人尋找。

還有預計製作細節,想要的拍攝場地和製作標準;資金流量表格,每一週可能的劇組基礎開支;開始拍攝後和拍攝中的管理方法;按照籌備、拍攝、製作影片不同階段標註日期和時間表格;

所有已獲得權利協議和導演、編劇工會備案影印件;專案有關的美術作品,比如提前做好的一些大略分鏡頭稿,和提前畫出的海報概念。。。

全本計劃書找不出一絲瑕疵,無論誰拿到看了一遍,都會覺得這是一份出色可行的商業計劃,帶給人的感覺就是值得投資。

連續翻看了兩遍之後,凱文放下手中的檔案資料,看著坐在對面的年輕導演,這完全可以稱作一份好萊塢式的,製片人模(mú板專案計劃書。

他現在非常肯定,就算這個孩子在導演工作上搞砸了,也可以轉頭就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製片人。

看著沉默不語聽經紀人談判的導演,凱文輕輕拍了拍他做的專案計劃,輕聲說出了他今天的第一句話:“格林伯格導演,我仔細看了你的影片計劃,這是一部R級片!

我們都明白,R級片的受眾群體天然就有劣勢。如果你願意改變影片尺度,去掉那些大尺度鏡頭和血腥場面,華納可以保證MPAA評級會是PG13級別。”

聽到對方的話韋恩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他以為對方就是禮貌出席,等待最後簽約的,沒想到他真的認真觀看了劇本和計劃。

關於影片評級他沒有任何考慮,直接開口對華納總裁說道:“這不可能,先生!如果我去掉所有大尺度鏡頭和血腥場面,影片中敏感的種族隱喻所積累的矛盾,就沒辦法在後面釋放,這會毀了整個故事。”

聽了韋恩的話,凱文靠在椅子後背上,手指點著資料皺著眉頭回憶劇本。沒錯,站在觀眾的角度,如果沒有後面的情緒釋放,片子也就失去了最大的賣點。

這個故事本來就很荒誕,其中腦洞大開換腦子的設定,和對於種族之間的隱喻,本身就帶有黑色屬性,定位也只能是R級片。

“好吧,你是對的,格林伯格導演。”凱文想明白後,臉上帶著微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