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記走到羅伯特的攝像機前,看了一眼車內的兩位演員,舉起場記板放在了鏡頭前,“啪”的一下打了下去。

“《蝙蝠俠》,第六十九場,第三幕,開始!”

車裡的兩個人迅速進入狀態,他們都不一樣繼續卡在這個短鏡頭上。

娜奧米沃茨忽然轉頭看向了男主角,眼神中帶著一絲憤怒的情緒,伸出胳膊,毫不猶豫在他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

幾秒鐘過後,韋恩的聲音響了起來。“cut!這遍非常不錯,娜米,相比上午你進步巨大,不過這還不夠,你的表情有點過了,我們在來一條!”

接著,韋恩趁著化妝師給克里斯蒂安貝爾補妝,又繼續說道:“你的表現一如既往地的好,保持下去。”

這一切都被隱身的蒂姆伯頓看在眼中,只要劇組正式開拍後,他一般都會默不作聲的看著,每個導演自己的拍攝習慣可能不同,但絕對都非常厭惡製片人指手畫腳。

他雖然製片人做的也不少,可終歸自己也是一個導演,絕對能夠明白其中的感受。

蒂姆伯頓看得出來,雖然這肯定是一部商業屬性濃郁的影片,可韋恩的要求很嚴格,並沒有因為是漫改商業片而放寬要求。

作為親自參與籌備的劇組製片人,他在前期就與韋恩有過足夠多的交流,非常明白搭檔對演員要求嚴格的原因,這部影片偏向寫實風,又處在和《小丑》同一片設定好的城市,演員的表現對於整個影片都非常重要。

影片不但要求動作戲拳拳到肉,其中的人物也必須符合現實,這座“哥譚”也是如此,黑暗、罪惡、謀殺、蕭條籠罩著整個城市,以城市和主題的結合,給觀眾帶來一座真實的哥譚。

《小丑》的電影中,只是揭開了這座城市真實的一角,這部電影會在這個基礎上,展現出更多赤洛洛的現實情況,給觀眾帶來這不是虛構出來,而是存在於現實中的錯覺,勾起觀眾感同身受的記憶。

觀眾有了更多的情緒共鳴,才會更加期待蝙蝠俠的拯救,而一個擁有人性的布魯斯韋恩,也會加深這種期待感和好感度。

影片拍攝到現在,從香江那邊的戲份開始,蒂姆伯頓就發現了克里斯蒂安貝爾的表演天賦,別管他是否因為長達七八個月的訓練,讓自己有些入戲太深,他的表演狀態是真的好。

很多表演男主角內心波動的戲份,對於他完全不是難點,這種有難度的表演,最多NG三五次就會順暢的透過,反而那些短鏡頭的動作戲,他的表現才像個正常人。

作為一個圈內有名的導演、製片人,蒂姆伯頓當然明白克里斯蒂安貝爾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太認真,也太想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了。

這可是一部投資一億兩千萬的鉅製,能選用他這個還沒出頭的小演員做男主角,而不是直接邀約a咖,這就無形中給了他巨大的壓力。好在這個演員足夠敬業,不出意外的話,他會藉此一舉成名的。

還有一部分壓力,就是來自韋恩格林伯格這個導演,他的影片天然就帶藝術屬性,偏偏又能收穫票房成就,這會給有追求的演員帶來更多機會,也會對演員的基礎素質要求更高。

蒂姆伯頓覺得,韋恩應該找個機會,與克里斯蒂安貝爾好好談談,以免本就入戲太深又壓力巨大的男主角,在影片拍攝完成前,就被壓力壓垮。

拍攝還在進行中,娜奧米沃茨終於算是進入了角色,第二次這個鏡頭也順利過了。

“怎麼不看了?”

蒂姆伯頓轉身剛要返回拖車,身後響起了詢問聲,他回頭看了一眼,正是在劇組中更加透明的第三製片人,DC漫畫的高管迪格哈里斯。

這個人的存在所有人都清楚,可他除了參加核心團隊會議在,並沒有說過任何關於拍攝的意見,真正做到了只帶著眼睛,閉上了嘴巴。

迪格哈里斯來以前,確實受到了ceo的叮囑,只參與到劇組中觀看,絕對不找不自在。

“我要去和第三方擔保公司溝通,保證劇組的開支充足。”蒂姆伯頓又走了回來,好奇的問道:“對於拍攝,你有什麼看法?”

“對於電影製作,事實上我完全是個外行。”迪格哈里斯搖了搖頭,毫不掩飾的說道。“不過我一直相信,韋恩這個導演是最適合DC的人,不管是因為偉大的《小丑》,還是他的工作狀態,都讓我相信他會一直成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