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影像元素和視聽語言(第1/2頁)
章節報錯
“約翰,如果說去掉你的那些擔心,只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考慮,你覺得這部影片能不能吸引你一直看下去?”
這個問題很重要,韋恩的這種提問方式也給製片經理提了個醒,自己看待這部影片有些患得患失了,畢竟這太不符合主流了。
認真的回想了一遍後,約翰確定的說道:“沒問題,雖然角度比較另類,可就影片的吸引力來說,絕對沒問題!只從影片中表達出的那些社會問題,就猶如感同身受一樣,我竟然能從亞瑟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就對了,雖然韋恩對影片有些許改動,可改動的地方多是鏡頭的表現感,全片都充斥著一股淡淡的漫畫風,不仔細觀看都察覺不到。
《小丑》這部影片為什麼吸引了那麼多人瘋狂觀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或多或少的能從亞瑟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共同之處。
就以社會環境來對比,90年代初的北美,肯定要比20幾年後適合這部影片,現在的各項運動還沒興起,人們對於種種社會問題還沒有什麼發洩渠道。
製作影片前韋恩就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看過亞瑟之後,會感同身受的,尤其是影片最後對種種不公的發洩!
今天提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約翰和扎克施耐德都已經離開了工作室,主要剪輯師道恩斯科特卻和韋恩留了下來,影片最後還有一些色彩問題,他們需要商量一下。
離開了剪輯工作臺的道恩斯科特,其實就是個中年技術宅,韋恩合作過得剪輯師不多,唯二的兩個卻都可以說擁有大師級的技術。
坐在工作室外的休息長椅上,道恩斯科特端著一大杯咖啡,喝了一口之後說道:“我要提醒你一句,韋恩!扎克施耐德是個電影新手沒看出來,約翰對色彩理論瞭解的也不算深入。
可華納兄弟和院線公司的看片專家們,絕對會一眼就看明白你的佈置,影片的色彩過於單調,極有可能造成觀影疲憊,對最後的市場表現會不會有很大影響?”
這位剪輯師雖然是個玩技術的,可也是個聰明人,他應該在第一次精剪時就發現了問題,卻一直都忍著沒有說,直到影片馬上就要完成才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是我第一次試圖藉著影片,來表現自己的創作理念。”伸手拍了拍對方的肩膀,韋恩臉上帶著平淡的笑容。“我知道你的意思,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對吧?不,已經來不及了!這會是影片的最終色彩方案!”
這部電影被韋恩製作的,既沒有華麗的特效,又沒有任何動作異能元素。可靠什麼來表現導演心中的理念呢?那就是影像元素中的色彩和視聽語言!
如果觀眾只關注劇情的起轉承合,不只會忽略了導演的一片苦心,還會少了許多的觀影趣味!
顏色與光影一樣,是電影藝術中的重要視覺呈現,韋恩為了這部《小丑》精心設計了獨屬於自己的電影色彩,這將會是他從新手走向大師的重要一步!
亞瑟身上的顏色,主要由紅、黃、綠、藍而組成,而這部影片的主要色調,就是圍繞著這四種顏色組成,這也是道恩斯科特所擔心的地方。
影片從開頭的第一個場景就是由紅、藍組成,亞瑟的第一個鏡頭對著鏡子化妝,紅色的光打在他的臉上,背景中是冷冷的藍色,當他把手指塞進嘴巴里,用力向上勾起之後,反差才會變得那麼大。
影片中所有的白天的外景,街道上,店鋪的招牌,遮陽棚,汽車,行人的衣服所有的一切,還是逃不開紅黃藍綠。
藉由色調的對比,給觀眾傳達人物所處的環境,揭示角色的內心世界,這種手法任何資深影迷都不會陌生。除了這部分影迷,他們會接受到導演透過顏色表達的情緒,只是沒有深入瞭解過而已。
公交車上那場戲,亞瑟的衣服從窗外看是黃色的,汽車是綠色的,公交車內,小朋友的衣服是紅色的。而夜晚的街道上,整體的色調是冷藍色的,霓虹燈的色調是紅與綠。
了了幾場戲的鏡頭,韋恩就能透過這些色調的對比變化,讓觀眾透過熒幕深刻感受到哥譚市的冰冷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