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這樣不行!”

面對剛開始就大聲被叫停的表演,中間的三位演員都看向了導演。

輕輕摸著下巴上的胡茬,韋恩思考著解決辦法,尼古拉斯凱奇明顯是活成了亞瑟,與另外兩位演員的表演是割裂的。

“ok,我們再來一次!”

在場記打板開始之後,直接離開了導演椅走到了攝像身後,他決定再觀察觀察。

這次不光周圍拍攝的員工發現了怪異感,就連正在表演的三個人也感覺到了不正常,不過韋恩一直沒有喊停,他們三個也就繼續表演下去。

直到同事遞給亞瑟一個袋子,裡面裝了把手槍這裡,他們才聽到了導演大喊了一聲“cut!”

“休息五分鐘,一會我們繼續!”

韋恩走回導演椅,坐下後開始快速在腦子中過濾自己學習的各種知識,想要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這種情形腦海中有原畫做對比,想找出解決辦法並不是很難,他開始結合自己學習過得內容,與曾經那部影片的印象,開始結合起來在腦海中嘗試。

“你們三個過來,自己看問題出在了哪裡!”五分鐘後,韋恩語氣生硬的叫來了三位演員,指著螢幕中的回放。“尼古拉,稍微收起來一些你的情緒,用力太猛只會給你的搭檔更多壓力。”

說完又對兩位同事的扮演者說道:“一個小技巧,儘量不要去看尼古拉的眼睛,我會透過攝像角度來掩蓋這一點,拿出排練時的狀態!”

這種戲份的進度不錯,尼古拉斯凱奇的狀態好,再加上就算是龍套演員也不是新手,至少韋恩對他們的基本要求都能做到。

這部影片拍攝的目的,韋恩就不如託德菲利普斯單純,碰到的情況也是有所不同。

託德菲利普斯在製作這部影片之前,市場上已經被超級英雄、漫改大片狂轟濫炸了二十年,所以這部反英雄式的電影,才會顯得那麼另類和與眾不同。

面對90年代初的社會環境,韋恩所要面臨的是另一種情況。與託德菲利普斯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之處。

現在還很少看到這樣的反英雄式的主角,反派做一個主要核心大爆的還幾乎沒出現過,韋恩所要面對的就是影迷另類的目光,讓他們去嘗試接受這種主角設定。

在漫改電影還很少見的現在,能取得成功的無一不是耳熟能詳的角色,這些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大全的人設,簡直就不想是個人,他們是神。

什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才是現在商業片的主流觀點。

這就是最早DC漫畫人物,在市場上表現要比驚奇表現好的原因。正義三巨頭的名頭太響亮了,所有被北美出生長大的孩子,從小到大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漫畫。

這部影片韋恩能動手腳的地方不多,也只是埋了幾根暗線而已,不過有一點他在一直努力做著,那就是結合影片的漫畫質感,把漫畫人物變成一個人,為以後動手把那些神拉下神壇做準備!

這種結合漫畫色彩運用的方式不像後來扎導那麼極端,畢竟這部片子的受眾物件並不只有粉絲,在90年代玩粉絲向的電影,可賺不回影片龐大的投資。

電梯前正在拍攝哈利貝瑞的戲份,這些簡單的場景韋恩一直沒有動過,全都憑藉副導演和演員的發揮,只有碰到不滿意的表演時,他才會從後面走出來。

監視器螢幕上鏡頭一直跟著哈利貝瑞,這個善良的女孩深深吸引了亞瑟,直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cut!這條過了,收拾東西早點回去休息!”

看著窗外的天色不早了,韋恩掃了一眼時間就宣佈了收工,劇組裡這群員工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哪怕是在這種時候,大家配合的也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