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尼娜都在幫韋恩小聲介紹著遇到的人,直到走進二層休息室,他才坐下來喘口氣。

剛剛和他打招呼的有三四家院線的人,而來參加試映會的院線公司,幾乎都是比較大的集團。

各家院線都是影片發行中重要物件,因為在自家放映的影片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收益,沒有哪部影片可以隨隨便便就以上千家影院開畫。

這些院線公司引進影片,也有著一套複雜且標準的規則,只有透過他們看片員的稽核,才會視影片質量決定放映規模。

韋恩現在面臨的情況要好很多了,相比於第一部影片《忌日快樂》時的點映開始,他的過往成績,影響到了華納和各家院線公司發行策略,而大範圍開畫也是水到渠成。

這個範圍具體到哪個數量,就要看今天影片的質量,還有各方試看人員的反響了。

因為影片經過了華納看片員的試看,他們和傑夫羅賓諾夫給出的反響非常不俗,所以華納今天邀請的陣容中,有許多媒體和成名的影評人。

剛剛進來時,小助理尼娜就看到了《好萊塢報道者》的託德麥卡錫,《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

最重要的,韋恩沒用尼娜指認,就看到了一個矮胖的著名影評人,普利策獎的獲得者,《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

他自己在心裡算了一下,華納兄弟只是公關這幾位影評人,花出去的費用就起碼是六位數。

影片開始前,他不會去主動和那些影評人打招呼,自己只是一個小角色,他們能來,只是因為華納兄弟的公關。

而此時這位影評界的權威人士,羅傑艾伯特已經坐在影廳中間。他觀察了一下自己的周圍,主動和右手邊的影評人,打了個招呼。

“晚上好,肯尼斯。”

肯尼斯圖蘭看到他一愣,也回了一句。“晚上好,羅傑。沒想到你竟然也來到了洛杉磯!”

“當然,我對這個年輕導演很感興趣。”羅傑艾伯特微笑著,指了指正坐在第一排的韋恩。“他的上部影片《忌日快樂》我是事後才看的,很有想法和潛力的導演,不是嗎?”

肯尼斯圖蘭臉上同樣帶著微笑,心裡一陣撇嘴,使勁忍住了想要翻白眼的衝動。感興趣?別扯了,如果不是為了華納的六位數公關費,你才不會大老遠的跑到洛杉磯來!

而在影院的第一排,韋恩帶著助理和哈利貝瑞坐到了主創中間,尼娜一直在回頭觀察。

“boss,我們身後不遠就是帝王院線的兩位選片專家,他們左邊是AMG的選片專家,這兩家是現在北美最大的院線公司。”

隨著尼娜的低語,韋恩也回頭看了一眼,人有點多,他沒具體看清到底誰是誰。

緊接著小助理又繼續說道:“華納兄弟的幾個調查員,坐到了最後面影迷的中間,看來他們會收到第一手訊息。”

問卷調查員混在影迷中間,這算是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常規做法。他們既能第一時間觀察觀眾反應,也能收集到第一手資訊。

“不用管他們,尼娜。影片馬上開始了,別東張西望了。”

隨著韋恩的提醒聲,影廳的燈開始依次熄滅,從最後方放映室投出了一束光,打在了最前面的幕布上。

大熒幕緩緩亮起,剛剛還嘈雜的影廳,慢慢的安靜了下來。影片只新增了華納兄弟的片頭,並沒有任何的廣告,片頭之後就是一行大字,韋恩格林伯格作品!

“唔,抓人的開頭。”坐在側後方的託德麥卡錫輕聲咕噥了一句,掏出鉛筆開啟了手中的本子,這是很多影評人的習慣,邊看邊記錄,事後撰寫影評也會方便許多。

明亮色的開頭直接點出了主題,黑人男孩和白人女孩,這樣的劇情在這個年代就是爆點,會吸引住觀眾的好奇心,讓他們繼續看下去。

“鏡頭語言表達的不錯,看似溫暖的色調,卻透露著蒼白的背景。”

託德麥卡錫在本子上簡單記錄著,沒錯,可能今天來的這些影評人,只有他最瞭解這個導演,因為他看過之前的《忌日快樂》。

那部反烏托邦式的影片,一下就吸引了他的興趣。託德麥卡錫仔細研究過那部片子,那樣小成本的獨立製作,竟然拍出了很多新意。

而這部《逃出絕命鎮》剛看了幾分鐘,他就知道這部影片,同樣是一部反烏托邦式的驚悚片。

他能明確的感受到,這個年輕導演的進步很大,相比於第一部作品時至嫩的鏡頭語言,這部就要好了很多。

隨著劇情的慢慢深入,影廳內就再也聽不到任何說話聲,託德麥卡錫也把注意力放到了故事上。

影片在不如不覺中放映了一大半,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導演透過鏡頭語言的作用,讓一個本應該明媚的故事,變得詭異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