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走而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蔣幹故意跟秦宓胡攪蠻纏的思路,其實是是勳所教。
當日是勳等人對蔣子翼面授機宜,是勳就說啦,劉備定然會遣人去遊說呂布,以敵魏王,先生打算怎麼應對呢?
蔣幹笑道:“不過曉之以理,動之以利而已。”具體應該怎麼與對方唇槍舌劍地答辯,現在我沒法回答你,但只要立定了腳跟,隨機應對,我自恃言辭之利,不後於人也。
但是勳卻微微搖頭:“先生誤矣。”他說倘若真要辯論個子醜寅卯的結果出來,你自可隨機應變,大逞口舌,但問題在於,辯論的目的並不在駁倒對方,而在說服旁聽的呂布。呂布才多大學問啊,你們引經據典,駢四驪六的,他未必能夠聽得懂,反倒可能心生反感。
——文化人天然瞧不起蠻子,而蠻子呢,也向來敵視整天把逼格擺在臉上的文化人……
所以說,正不必直面鋒銳,馳騁辯場,你只要跟對方胡攪蠻纏,把對方的思路引歪就成。
是勳雖聞秦宓之名,卻從來也沒有見過此人,不知道史書上所記載的能言善辯是真是假,更不清楚此人是否已然歸入了劉備麾下。他光知道劉家向來派出去搞外交的,一個是孫乾孫公祐,一個是簡雍簡憲和,是勳跟這倆貨倒是全都打過交道。
他知道這倆的學問都不怎麼夠瞧——別看孫乾理論上也曾拜在鄭玄門下,但那基本就是一旁聽生,真沒學到老師的幾成本領,簡憲和就更不用提啦。倘若這二位跑來遊說呂布。說話直來直去,結果你蔣子翼卻文謅謅地加以駁斥,使得呂布有聽沒有懂,進而心中不爽,難免誤事啊。
於是他提醒蔣幹。關鍵是呂布的觀感,而並不需要執著於辯論的勝負。
故此今日蔣幹面對秦宓,幾句話一說,就知道秦子敕是真學者也,說話講風度,言辭有依據。外加引經據典。他瞧呂布那態度,還並沒有與劉備聯合之意,那麼自己就沒必要真跟著秦宓的步伐走,老老實實跟對方講道理啦,不如耍點兒混。儘快把此人氣走算了。
果然這一手確實奏效,最終把秦宓給憋得——而不是駁得——是啞口無言啊,而以秦子敕的身份,又不好反覆拍案,怒斥於蔣幹——已經這麼幹過一回了,然而呂布跟旁邊兒純粹看戲,自己再如何的大義凜然,又有什麼意義?反倒自墮身份……故此又對談幾句。基本上屬於雞同鴨講,秦宓無奈之下,只得拱手告辭。
當然啦。他使命不達,不可能就此返回益州,只是暫且告退,回允吾去另籌良策,順便好好打聽一下這蔣幹的跟腳而已。
秦宓終於滾蛋了,呂布心中大暢。正好李越也烤好了羚羊肉端上來,便即邀請蔣幹同食。酒過三巡。蔣幹將此番出使安邑的整個過程,擇其要點向呂布稟報了。呂布連連點頭:“子翼辛苦。”
說到這兒,突然間眉頭一皺,注目蔣幹:“適才秦子敕所言是宏輔臥榻語,其果有乎?”真有那話嗎?呂布雖然為人粗疏,但也並不傻,蔣幹砌詞狡辯,特意為是勳洗地,這他還是聽得出來的。剛才你為了對抗秦宓,必須得那麼說,把他的氣焰給打下去,可是如今秦宓也閃了,光剩下你我君臣二人,那就請你為我解惑吧——是勳的野心,是不是就是曹操的野心?曹操將來會不會前來攻打於我呢?
蔣幹沉思少頃,斟酌著詞句回答道:“此語有諸,幹無從知也……”是勳是不是說過那樣的話,我實在不清楚,沒法回答你——“然魏之忌涼,必然耳。”曹魏肯定忌憚咱們涼國啊,那你說他將來會不會動兵來攻呢?
他當然不敢拍胸脯保證,說曹軍肯定不會西征,會永永遠遠地跟呂布和睦相處——傻子也知道不可能啊!
呂布一咬牙關,再問:“曹操果將篡僭耶?”
對於這事兒,蔣子翼也不好矢口否認,只得反問道:“若主公處魏王之地,又將如何?”倘若換了你呂布擁有曹操這麼大的權勢,又會不會篡位呢?
呂布喟然而嘆:“如此,則當與劉備合縱矣。”
蔣幹連連擺手:“萬萬不可。主公,劉備實叵信者也,其心不弱於魏,若與相合,是以我為其鋒銳,抵拒魏軍矣,即勝,必為劉備所趁,若敗,備亦可收吾餘燼以戰……”劉備就是想讓咱們先頂著曹操,咱們要是打贏了,說不定他就在背後動手,想併吞我涼州,要是打輸了,他也不吃虧,還可能收攏咱們的餘部,趁機擴充套件勢力。
“聞備名其養子為封,嫡子為禪,則篡僭之謀,恐不在曹操之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