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單家俗吏(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勳心說行啊,這就一拳打中了老子的軟肋,起碼論起詩才來,這狗子就甩艙裡那票公子哥兒十條大街啊。他仔細打量面前這個遊徼,只見對方年紀很輕,光光的下巴沒有鬍鬚,瞧著也就十五六歲的年齡,不禁心下暗驚。然而表面上卻並不露聲色,只是問:“汝才多大,怎麼就做了遊徼?又如何膽敢輕慢長者?”
那遊徼說:“我是繼承父職做了遊徼。有志不在年高,昔項橐七歲而難孔子,況且我的年歲,兩倍於項橐,而所當面的,又不及夫子之萬一呢?”
是勳心說什麼“不及夫子之萬一”,你能說“****不及滿漢全席之萬一”嗎?把李全他們跟孔子擱一塊說事兒,簡直就是對孔老二他老人家的莫大羞辱嘛。聽得這遊徼談吐不俗,他不禁興趣倍增,於是問道:“閣下怎麼稱呼?”
那遊徼聞言一愣,估計他平常都被那票世家子弟“狗子”、“俗吏”之類的稱呼叫慣了的,突然有位青年公子口稱“閣下”,就覺得很不習慣。愣過以後,趕緊拱手:“不敢,小人吳質。”
是勳聞言,雙眉不禁一挑,再度追問:“可有字麼?”“草字季重。”
艙中傳來一片哂笑:“這般單家狗子,竟然也學人起字,就象是馬糞要刷金漆一般,真正的可笑。”但是是勳卻並沒有笑,反而倒退了一步,瞪大雙眼:“你便是吳質吳季重?!”
吳質這個人,在演義中僅僅露過一面,存在感很弱,而即便在正經《三國志》正文當中,也沒有單獨的傳記,只是在別人傳中附了幾段而已。但是對三國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傢伙就絕不簡單。
首先是文才不簡單,雖說基本上沒留下什麼作品,也不能跟曹氏父子和孔融他們相提並論,但好歹是附在王粲等“建安七子”傳中,並且專門提過他因“文才”而被曹丕相中,引為屬吏的。其次是智謀不簡單,這在演義裡也有寫,後來吳質做朝歌縣長,每晚上都藏身在裝絹帛的筐子裡潛入曹丕宅邸,幫忙謀劃怎麼對付曹植,搶奪繼承權。後來這事兒被楊修知道了,就稟報曹操,吳質跟曹丕說你別慌,今晚你別再裝我了,真的裝上一筐絹帛,魏公查到了,就反而會疑心楊修挑撥離間。
所以說吳質是曹丕的心腹謀士,當時的人將他列入五官中郎將“四友”之中。這“四友”可了不得,除了吳質外還有朱鑠,最可怕還有一位陳群陳長文,和一位司馬懿司馬仲達!根據史料記載,當曹丕篡漢以後,就拜吳質為振威將軍,假節鉞都督河北,成為一位大軍區司令——雖然是後方軍區。
只是吳質出身太低,所以可能自卑到了極點就開始變態,基本上是見人就踩,不但敢踩曹魏同族的曹真,還敢踩跟自己同為“四友”的朱鑠和陳群,奇怪的是他唯獨不踩司馬懿,還多次在曹丕面前說司馬懿的好話。所以等他掛了以後,就被眾人聯合起來狂踩,諡號為“醜侯”,要等司馬家掌權以後才給扳過來,改諡“威侯”。
所以是勳覺得這個吳質還真是敏啊,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大腿,應該牢牢抱緊——先是曹丕,然後是司馬懿——這份兒見識那就徹底拔群啊!因此他聽了吳質之名,就不禁大吃一驚,脫口而出:“你便是吳質吳季重?!”
吳質就納了悶兒了,心說這位誰啊,我不認得啊?趕緊再拱一拱手:“閣下面生得很,難道識得我吳質麼?”是勳腦筋一轉,突然大笑起來:“既無質而又重,那不正是樗木麼?如何倒敢嘲笑我等?”
他這話一出口,李全當即勃然大怒:“好狗子,竟敢謾罵我等為樗木!”衝出船艙來就要給吳質飽以老拳。是勳心中不禁長嘆一聲——我靠老子要是不解釋,你們被人當面罵了也壓根兒就沒聽出來是嗎?早知道就換個說詞,讓你們糊塗一輩子去!
——————————我是糾結的分割線——————————
我必須得說,讀過那麼多的穿越網文,對古典詩詞具備常識性認識的作者都寥寥無幾,更別說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了。當然不要求通史的同時還通詩詞,這對網上網下的各類作者,要求都過於嚴苛了,但我認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作者,創作過程中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必須能避則避。
就說詩詞吧,首先抄詩得要符合人物情境,符合時代氛圍,其次功力不足的話就不要隨意編造。前一個要求,大部分穿越文的作者都能達到——只要他們是在用心創作,但後一個要求就比較困難了。主角往往可以大抄後世的詩詞,但是碰見比方說詩會的時候,你不能只讓主角一個人發聲啊?那怎麼辦?NPC難道也抄詩?
某些作者,乾脆硬著頭皮自己上,然而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好的,不在此之前先惡補一下詩詞常識,那就不應該了,咱們先不論平仄,您起碼都押上韻行嗎(還不要求古韻)?另外一些作者,則去犄角旮旯裡搜尋一些沒名氣的古詩,往NPC身上安,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偷機辦法。
那麼,現在輪到自己了,我該怎麼辦呢?避開每位NPC的創作?或者去搜一些沒名氣的作品?那未免對自己要求過低了。我最終的決定是自己硬著頭皮頂上。好在本人曾經混過一陣子傳統詩詞圈,更好在漢魏的詩歌對於平仄和格式都沒有後世那麼講究……但是也有煩難之事,那就是上古韻和中古韻是不同的,更別說夾在其間的漢魏時期了,平水韻不能用,純上古音也問題多多。最後,我只能捧著一部《漢字古音手冊》,以上古韻為基礎,偶爾夾雜一些中古韻,勉強搞幾首短的出來。
從這章開始,自己作詩——首先是吳質,這傢伙號為文學之士,但是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一首,還是後來悼念曹丕的,因為情節需要,就只能假造了。或許很多讀者會罵我多事,與其有空寫詩,不如多構思幾段情節。但是沒有辦法啊,本人的創作習慣從來如此,迎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你要是不懂詩呢,就隨便滑過去好了,也不必專門去讀;你要是懂詩呢,瞧著我假造的文通字順即可,也別要求太高。
但總而言之,我都這麼辛苦了,勞駕多來點兒收藏、推薦、評論啥的吧,就當可憐可憐我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