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今非昔比。”

“好吧。長大了,我很欣慰。”

“……”

餘小書繼續說,

“然後就是‘思考’。‘思考’,是賦予有限世界演變、發展與進步的關鍵。可以說是有限的締造者。”她看向已經破碎的仙界,“而一直以來,埋葬在仙界裡的那尊起源生命,便是‘思考’。可惜,‘思考’現在已經被鑄成了起源熔爐,不然你能看到它沉思的模樣。”

“‘思考’為什麼被埋葬在仙界?”喬巡問。

餘小書說,

“這就要問是誰把大舞臺選在仙界的了。”

“‘塔’?”

“是的。‘塔’把‘思考’埋葬在這裡。”餘小書目光遙遠,像是在回憶什麼,“如果不是我發現得更早的話,大概依紅也同樣會被埋葬在這裡,成為這尊起源熔爐的一角。之所以選在仙界,也僅僅是因為神話歷破碎後,仙界是穩定且資源最豐足的有限世界。”

“所以,起源熔爐是什麼,‘塔’為什麼要重鑄起源熔爐?”

餘小書說,

“起源生命,讓起源成為有限,也僅僅只能成為有限。起源生命,做不了更多了。但有限是一種殘缺。”

“殘缺?”喬巡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

餘小書說,

“我們說有限世界裡的任何事,都是一出悲劇,是因為宿命的存在。但殘存,是對有限本身,包括宿命在內的描述。在足夠長的時間裡,有限裡會發生的任何事,都可以被知道。而宿命,就是唯一一個知道有限世界裡的一切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把一切的悲劇,都歸為宿命的過錯。是宿命,揭示了有限的殘缺。這種殘缺,有一個很典型的神話例子可以參考。”

她緩了一口氣說:

“女媧造人。女媧用泥土捏泥人,泥人活過來就變成了人,理論上來說,女媧只要有無限的壽命,就能造無限的人,但,女媧根本就不可能有無限的壽命,自然無法造出無限的人,所以說,人的數量,是一定可以預見的。必須要有一種,人能夠不依靠女媧捏造等一切外在因素,自己出現的方式,才能真的實現有‘無限的人’。有限世界的殘缺就是如此,沒有一種不依靠外在因素,事物自我誕生的方式。”

喬巡理解了餘小書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起源熔爐,是修補這種殘缺的……工具?換句話說,找到自我誕生方式的工具?”

“是的。”

“這種殘缺,真的能修補嗎?”

餘小書笑了笑,

“能不能修補我不知道,倘若真的修補了,有限就會變成無限。”

“起源到有限,有限到無限……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餘小書點頭,

“世人皆想抵達無限,他們想抵達無限的理由是逃脫宿命。但實際上,無限跟有限從來就不是獨立的。無限,是有限的下一個階段。起源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於是有了有限。那有限要如何才能發現、感受和思考無限呢?這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她又無奈地搖頭,

“想這些,又太不切實際了,眼前的事情都還沒個結果。”

喬巡莞爾一笑。他接著表示自己的疑惑,

“依紅的本體是起源的‘感受’,鑄成這座熔爐的材料,是起源的‘思考’,那麼,‘發現’呢?你知道嗎?”

餘小書說,

“‘發現’,是起源對自我的認識。可以說,沒有‘發現’,那我們之前所說的一切,都是沒有支撐的幻想。對於‘發現’,我能確定其意義,其存在……但我還的確不知道‘發現’到底在哪裡,是什麼樣的形態,是跟‘感受’一樣,以生命為載體而存在,還是像‘思考’那樣,已然乾枯了。”

她笑了笑,

“也不用多糾結這一點,該出現的終究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