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喬巡躺在床上思考。

主要有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將“書”捕獲,或者說收納到世界沙盤裡。

這一點,因為他目前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操作世界沙盤,甚至於根本無法輕鬆地承受世界沙盤磅礴駁雜的資訊。又讓他不由得想,愛那個傢伙是怎麼承受下來的。

第二:如何找出藏在陰影裡的第三人。

這第三人多半也是針對“書”而來,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倒是不可怕,怕的就是他是否還有別的想法。

躺在床上,他翻了個身,用“命理循天”去感受“暴食”吞噬來的一丟丟“書”的認知資訊。

最直接的辦法肯定是讓“暴食”徹底吞噬掉“書”。但這難度太高了,從今天在圖書館的表現看,“書”是完全有能力掙脫目前的“暴食”的,並且可能下一次它更加容易掙脫。

這是個笨辦法,是無能為力之下才會考慮的。

要找出最優解才行。

要找最優解,那就必須要搞清楚“書”的存在邏輯。

第一:要清楚,“書”為什麼會因為有人全身心投入閱讀而出現;

第二:“書”為什麼要建立表裡世界的通道,也就是書內書外世界的通道;

第三:“書”的裡世界是一開始就存在,還是跟外界建立了通道後才形成的。

如果是前者,那就涉及多平行世界,多元宇宙了。那喬巡會選擇暫時放棄對“書”的捕獲,因為這一定是超出他的認知和能力水平的,繼續冒險收益不大。

如果是後者的話,那就要考慮“書”基於怎樣的能力創造了裡世界。

在調查任務“還魂”裡,轉生儀式以及轉生結果是依據的【“司命之鬥”,也就是“北極玄天上帝”視世間一切人為泥塑偶像,為凡身肉胎,祂可以轉世投胎為任何人】這一基本特性。

“書”創造裡世界的特性呢?

從世界沙盤裡世界二十四根能組成世界這一基本原理看,“書”的特性是給予“知識”的合理與存在性。

創造裡世界儲存知識?

但那樣的話,把人的意識拉進裡世界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想不通。

還有一點,為什麼自己跟南雫瞳被拉進裡世界後,會變成一支鋼筆和一支鉛筆。

他努力回想裡世界的通道口——書桌上的那本精神病案例的記錄。上面那些英文,貌似就是用鋼筆和鉛筆寫成的。

跟這個有關係嗎?創造那些英文的工具,成為了他們意識的載體。

這肯定不是某種理所當然的巧合。

他有了個假設,或者說猜想。筆盒裡的筆是寫下那本精神病案例記錄的最直接工具,筆記本是文字的載體。從表世界《精神病患》這本書,到裡世界精神病案例筆記本,到筆筒裡的筆。

這三者跟筆記本上的英文,是有著直接的聯絡。

也許,對“書”而言,表世界意識體進入裡世界後,會以有直接聯絡的物體作為載體。

喬巡覺得自己的猜想與疑惑還缺乏證明,畢竟目前只經歷了一次裡世界冒險,無法根據規律和共同特性進行合理的推理。

需要更多的樣本驗證。

還有就是,必須儘快找出陰影中的第三人,一定要避免最後給人撿漏做嫁衣的情況出現。

睡覺。

夜裡,大量的直升機和軍用飛機的聲音響起。

看來,有些地方,又有大規模的汙染事件爆發了。

第二天一早,喬巡習慣性進入“塔網”看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