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12月3日,星期一

【懸賞日】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海岸

天氣:無法確定

&n

溫度:55—65℃

溼度:89%RH

&n³

……

頂著灼熱的回流風,三人沿著溶洞左邊的缺口往裡深入。

常年的海水侵蝕,讓裡面的石頭十分不平整,坑坑窪窪,很咯腳。

在呂仙儀“晦明”力場的籠罩下,能夠很好地辨認路線。為了防止出現差池,呂仙儀還是給愛施加了“晦明”力場,不過沒有那麼清晰。

愛不太知道出現在眼中的各種線條是什麼,但猜想應該是喬巡或者呂仙儀的某種能力。也可能是某樣黑科技。

喬巡朝著溶洞頂部看去,有許多大蝙蝠懸掛在石壁上。

這些蝙蝠體型大概是一般洞穴蝙蝠的五到十倍。

“上面那些蝙蝠是什麼?”喬巡問。

“列馬奇海蝠。本來海邊是不會存在蝙蝠的,但大型汙染區會吸引一些異變汙染生物過來。這種海蝠就是這麼來的,久而久之進化成適應這裡環境的模樣。”愛回答。

他繼續說:

“現在這個時間段,海蝠處在低活躍狀態,不主動驚擾它們的話,不會有事的。”

順著溶洞的洞壁,他們繼續深入。

喬巡朝著旁邊的大裂縫看去,深不見底,只有無法看透的黑暗,一股類似於“屍氨”的氣味兒從下面湧上來。

&n後,他們發現了一點光。

深藍色的熒光以“點”的形式在遠處一個大凹槽裡此起彼伏地閃爍著,同時伴有“啵啵”的聲音。

愛說:

“到了。那些藍色光點就是藍血軟殼蚌。”

喬巡大致看了一下……數量十分龐大,分佈模型在他腦海裡一點點構建。

初步統計,有兩百到三百的數量。

“不是說藍血軟殼蚌是非聚集性汙染生物嗎?”

“現在是繁殖季節,會出現這種叢集現象。那些藍色閃光點就是它們的繁殖器官,在繁殖的時候就會發光。通常來說,藍血軟殼蚌沒有固定伴侶,在繁殖時段裡,會與多個異性個體完成多次繁殖行為。”

愛繼續說:

“我們儘量不要造成叢集暴動。可以從邊緣群體入手。一般來說越是強壯的個體會越靠近叢集範圍的中心,那樣可以獲得更多的繁殖權,更有利於優秀基因留存,往往中心位置是明顯強於其他個體的存在。而邊緣的個體則是群體裡最弱小的,”

喬巡點點頭,然後開始觀察周圍的環境分佈。

繁殖群體處在一個大凹槽裡,有三個斜坡可以下去,分別在左上下三個方位。上方離他們最遠,下方斜坡坡度最大,而且有許多不穩定的礁石,容易發生脫落造成大動靜。

看來看去,左邊的斜坡是最適合的。坡度整體平緩,而且從藍色光點的分佈模型看,在斜坡與凹槽的接壤處,有一個類似於痘痘的小凸出,零散分佈著大約十五隻藍血軟殼蚌。這個小凸出與大群體有著明顯的脫節。

確定好行進路線後,喬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