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州位於齊國西北方,魏太平真君七年置。毗鄰北方遊牧民族,邊境之地,戰火不斷,肆州境內的雁門關依山傍險,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高歡還在時,就開始在肆州修築長城,抵禦外敵入侵。後來高澄又封斛律金為肆州刺史,鎮守肆州,肆州這才逐漸安定下來。天保四年,因斛律金年紀大了,不宜常年駐守邊關,因此高洋解除斛律金刺史之職,以太師身份迎回晉陽,從此肆州大小事宜便由斛律金之子斛律光掌管。

樂城縣河堤已修築完成,孝瓘安排好後續事宜,便啟程去肆州,同行的還有尉相願和相和。尉相願是來京城是謝罪的,畢竟是他沒有看住趙駙馬,導致出了事。孝瓘自然不會怪他,這其中的緣由他看的清清楚楚,就算沒有趙駙馬,這河堤也未必能順順利利修完。

如今要去肆州,他身邊沒有得力的人,於是便讓尉相願跟著他一起去肆州。尉相願也十分樂意,河堤修完了,樂城也沒有什麼大事,他也不願在樂城縣看縣令的臉色,遭他排擠。

樂城縣令雖胸無大志,有些貪財好色,但卻滑膩的很,沒有犯什麼大錯,孝瓘一時之間還動不了他。況且大事上依舊是孝瓘做主,他也不是很擔心,只又委派了尉相願推薦的人擔任郎中令,將樂城縣以及縣令的一舉一動報給他。

孝珩一大清早便來到孝瓘家中為他送行。

“肆州路途遙遠,此去一定要小心。軍中有一人叫張仲尊,早些年他在京城參加雅集的時候,與我相識,有些交情,我已寫信讓他照顧你。”

“多謝二哥,家裡還勞煩二哥照顧一二。”

孝瓘很感激二哥,明明才比他大一歲,但從小到大事事都十分照顧他。

“放心吧!”孝珩拍了拍四弟的肩膀,他有些羨慕四弟能出去。好男兒就該出去歷練一番,整日裡關在京城裡都成了不會飛的金絲雀了。

奶孃邊給孝瓘收拾東西邊抹眼淚,她聽說肆州荒涼窮苦,公子身邊也沒有個貼身的人照顧。

“奶孃,”孝瓘來到奶孃身邊安慰他:“有相和在身邊,奶孃放心。”

奶孃聲音有些鼻音:“他能照顧什麼,自己還是個毛頭小子呢。”

站在一旁的相和反駁:“我是毛頭小子,我也能照顧好公子。”

奶孃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沖淡了些離別的擔憂。

孝瓘接過奶孃手裡的衣物,他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卻是真心將他們放在都心上。

眾人將孝瓘送到門口。

奶孃跟著走出了很遠,墊著腳眺望,直到馬車消失在街角,才伸手抹了抹眼角。他一手帶大的孩子,第一次離開他,才剛走,就已開始掛念。

城牆之上,一人臉色不悅的看著漸行漸遠的馬車。

“王爺,可是有什麼不妥?” 守城門的門侯有些擔憂。他賣個人情讓孝琬上城牆已是犯了錯,若是再出什麼亂子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孝琬不語,他心中十分不快。當初聽聞孝瓘要外放的時候,他嗤之以鼻,真給高家人丟臉!可是後來又說外放之地是肆州時,他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

肆州是斛律家的地界,多少人想巴結斛律家都無從下手,沒想到居然把他外放到肆州,這不是給讓他捷足先登嗎!

“王爺?”門侯眼看著孝琬臉色越來越難看,趕緊打斷他:“王爺可是要出城?”

出去還是進去,只要不在這城牆之上就好。

“哼!本王公務繁忙,出去做什麼!”

孝琬轉身下了城牆。

且讓他看看,是他在肆州能一朝得志,還是他在尚書省能成就大業!

馬車緩緩而行,正值夏季,車簾子都掀開了。孝瓘和尉相願坐在車裡,相和坐在車沿上趕車。

尉相願此人比孝瓘略長几歲,有勇有謀,風度翩翩,為人也十分有趣。手中常拿著一把羽毛扇子,與他偏偏公子的形象很不配,別人勸他換成紙扇會更好,可他偏不聽,說羽毛扇更有孔明風采。瞧著孝瓘比他小,便整日裡小公子小公子的叫著。

相和抹了把汗抱怨:“若不是把那個草包駙馬硬塞進來,公子也不會被外放到這荒涼之地。他倒是進了京城做了官,整日裡吃香的喝辣的。”

尉相願看著氣呼呼的相和,覺得有趣,於是鑽出了馬車,也坐在車沿上:“他進京做官未必是好事。”

相和不服:“進京做官還能不是好事?難道外放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