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帕死了,很顯然,這就說明頌帕背後還有人,是不是主謀不知道,但頌帕大機率不是主謀。

同時,劇情也構建了一個謎題,假設根據劇情分析,唐仁應該不是兇手,那麼真正的兇手是如何避開監控,進入案發現場殺死頌帕的?

幾乎是一瞬間,杜胤楓就想到了一種可能。

和唐仁一起進去的!

特別是看到之後的鏡頭裡,出現了唐仁推著手推車走進案發現場,杜胤楓更是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人家兇手直接躲在裡頭,被唐仁推進去,不就得了?

躲開了監控,還把警方注意力轉移到了唐仁身上。

雖然設計得不錯,可是從觀眾角度來講,推理的難度似乎有些低啊……

杜胤楓其實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雖然看到一半就差不多猜到了劇情,但其實大部分推理都這樣。

當然,現在的推理很多都不會把線索全部告訴讀者,這用杜胤楓的話來說,就是耍賴。

調查的時候線索就這麼多,把讀者搞得頭都要禿了,結果解開謎底的時候,主角忽然從自己的角度,拿出了一堆讀者不知道的線索,推理出了真相。

你這不是作弊麼!!

當然,話雖這麼說,可是杜胤楓看過很多推理,也知道為什麼現在大部分推理都喜歡這麼寫。

因為當作者提供的線索完全透明,沒有藏私的情況下,讀者就相當於和作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想要讀者在閱讀結束前無法推理出真相,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為此,作者會是有需要技巧,比如提供混淆視線的線索,比如干脆提供假線索,浪費讀者的推理時間。

又或者從敘述角度佈下陷阱詭計,讓讀者從閱讀角度分析的時候,自然而然忽略了一些作者已經提供的線索。

這就是敘述性詭計。

畢竟的時候進行推理,和現實中調查線索推理並不完全一樣,作者完全可以從文章結構和文字技巧這些方面,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中計。

畢竟作者就算給出了所有線索,可讀者獲得線索的途徑終究來自於作者的文字,這就給了作者做文章的空間。

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也就難怪現在的推理大部分都耍賴。

不過作者也很聰明,會把重點從推理本身挪開,比如探討一下這次案件揭露的問題,或者兇手和被害人之間的恩怨。

在杜胤楓眼中,如何這部《唐探》的推理劇情之時為了喜劇服務,那就有點對不上電影的名字了。

雖然一些鏡頭小細節讓他覺得挺有趣的,但推理的元素終究是太少了。

恩?你問我好不好看?

倒也不是難看,就是還達不到我覺得好看的標準。

就說了好看不到哪裡去!

喜劇推理果然只有喜劇,推理就是噱頭。

杜胤楓彷彿感受到自己識破了蘇寒的詭計,心裡頭有些得意,反倒覺得輕鬆了許多,也開始跟著女友一起哈哈大笑。

不過看著看著,杜胤楓發現案件好像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