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票房 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外,杜胤楓心裡還有一個疑惑。
頌帕的兒子是真的失蹤了,還是說其實躲在暗中,配合思諾的計劃呢?
一想到這裡,杜胤楓下意識的在心裡打腹稿,準備到時候在微博上發一篇小短文。
至於好不好看,我分析電影,和好不好看有什麼關係!
杜胤楓:理不直氣也壯!
……
……
同樣的畫面出現在各個影院,上映第一天,《唐探》的首映票房以及上座率等各方面成績還不可知。
但是觀眾們的反饋,卻已經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幾分端倪。
有誇讚蘇寒演技的,蘇寒的粉絲高強度衝浪,還在第一時間買了電影票,速度果然不一般。
也有看到陳寶勝再次出現在熒幕上,心裡有些感慨的。
那時候沒有這麼有組織的粉絲,「粉絲」這個詞也不算流行,換做今天來看,不少人當年都算是陳寶勝的路人粉。
除了這些和演員有關的反饋以外,其實大部分普通觀眾討論的都是劇情。
對於最後反轉的驚訝。
懷疑之後還有續集——這個是必然的——而思諾多半還有戲份——這個才是對最後鏡頭的猜測。
也有和杜胤楓一般,意識到頌帕的兒子從頭到尾可能就沒有失蹤,以頌帕兒子失蹤作為起始,到頌帕跟蹤思諾,或許是想找到線索,再到養父殺死頌帕。
思諾的日記在最後關頭被推翻,真真假假說不清,所以也讓觀眾們懷疑頌帕的兒子,這位思諾的同學,或許一開始就是故意失蹤,配合思諾的。
因為頌帕對兒子不同尋常的感情,就和思諾的養父止於思諾一樣。
兩人都有動機,也就有了合作的前提。
當然,因為蘇寒工作室以及整部電影的演員都沒有主動解釋劇情,所以這些猜測只會愈演愈烈。
雖然大家都知道劇方樂於如此,但觀眾們自己也對於討論劇情樂在其中。
多多少少有推理分析懸疑這些味道了。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偵探」這個原本在華夏市場非常冷門的角色,當大家都還沉浸在還未下線的《唐探》電影的時候,悄然開始火熱起來。
尤其是尋找熱點分出迅速的網文行業,龍頭的幾家網站紛紛出現的跟風的新書。
先是從同人入手,發現熱度不錯,吸引了不少讀者。
緊接著有老寫手也開始琢磨,特別是那些本就專注於推理型別的作者,將偵探這個元素給單獨拿了出來。
雖然大體的劇情上換湯不換藥,舊瓶裝新酒,但這兩句話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新。
一開始大部分作者還走不出以往習慣的刑偵路線,但寫著寫著,發現這麼一個業餘查案的角度,視角會非常不同,能夠寫的內容也會更加自由。
於是乎,輕鬆的、嚴謹的、架空的、明面推理實則撒狗糧的……
等到《唐探》從院線下線幾個月後,不少看過的觀眾才發現自己這段時間追的幾本書,最後居然都能追溯到當初最開始看過的《唐探》!
這個年代除了不看書的意外,看書的人基本都會看看網文。
這玩意兒和出版文不同,圖的就是一個樂呵,就像是路邊小攤的小吃,誰都能吃點,不會在乎味道有多好。
當然,有時候這些小攤也能發現一些深藏不露的大神。